· 六合拳

当前位置:首页>武功大全>六合拳

六合拳

中文名
六合拳
起源年代
源于元末明初
创编者
少林寺烧火僧许那罗和尚
创编依据
根据日常僧人格斗的多种招式创编
特    点
结构严紧、攻防兼备、实战性强等
进攻方式
围、拦、截、卡对方外盘
拳    派
属于内家和外家拳兼备的拳种
拳    种
属于外家拳,是少林派的一种发展

六合拳

六合拳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源于源于元末明初的少林寺。六合指东南西北四方与上下,以喻练拳时前后、左右、上下都需照顾,做到手与眼合,步与身合,智与力合。练拳要按龙、虎、鹤、兔、猴五形和八卦方位习练,要求动如行龙,定如卧虎,迅如狡兔,灵如猿猴,轻如云鹤。拳法着重一打,二拿,三摔,架式要求做到威武挺秀,矫健敏捷,闪展腾挪,缓急轻重,机智灵活。

六合拳,源自沧州泊头地区的拳法,出自明万历末年,可能源自姬际可。原来没有系统,多单势操练,流行于清季北京镖局镖师之间。其势名目于不同镖局流派各异,合红拳,炮拳,长拳之大同,而非一人之术。民国中央国术馆称为六合门。

目录

  • 1 简介
  • 2 支系
    • 2.1 六合螳螂拳
    • 2.2 大六合
    • 2.3 小六合
  • 3 著名人物
  • 4 参见
  • 5 外部链接

简介

《六合拳》名称最早出现于雍正十三年(1735年),河南进士王自诚作品《拳论质疑序》。《序》云:“拳之种类不同,他端亦不知创自何人,惟此《六合拳》则出自山西姬龙、姬凤,二师乃系明末人也(应该是姬龙峰之误),精于枪法,人皆以为神……,”[4]

明末清初人姬际可(1602-1683),被尊称为“神枪”,传授之拳术称‘六合拳’,原依据《六合枪》演化而来;内容包括十形(势),后演生成心意拳、心意六合拳等,今人称为北少林拳。后传往河北。

河北沧州六合拳,曾出现过“大刀王五”、“燕子李三”等名人,现在沧州石同鼎,自称已经是第八代。

支系

六合螳螂拳

沧洲六合拳师林世春(1825-1912),有七手“金不换”绝技,亦称《六合拳螳螂手》。当时招城一带都叫“六合拳”或“六合拳螳螂手”,林世春传有六合拳谱于后人。林世春所传一支,现在皆称为《六合螳螂拳》。

大六合

大六合有田春奎、刘德宽、佟忠义等;

小六合

小六合有李凤岗、李启侗等,皆沧州人。

著名人物

六合拳著名人物有:-

大刀王五,王正谊,字子斌,直隶沧州人。幼丧父,从李凤岗习六合拳法,且随之入回教。学成,行走冀鲁豫陇一带,世称大刀王五。于京师开〈源顺镖局〉,结交清正官吏谭继洵。即谭嗣同之父,同从王五习武强身。维新事败。嗣同赠“凤矩宝剑”与王五后赴刑埸。王五殓之,扶柩下浏阳。庚子年,睹外国士兵无理嚣张,忍无可忍之下,率其徒众,杀之为快。卒被官兵击而杀之,枭首示众。卒年五十余。

刘德宽以六合大枪著名于北五省,江湖上称为‘大枪刘’。在北京设有‘和盛镖局’,自为掌柜。传技与赵鑫洲。

参见

  • 中国武术
  • 中国武术门派
  • 六合门
  • 六合螳螂拳
  • 心意六合拳
以上内容来自维基百科

1简介

基本信息

根据汉族民间传说,六合拳源于元末明初,据传是少林寺烧火僧许那罗和尚根据日常僧人格斗的多种招式创编的,具有结构严紧、进退有节、攻防兼备、形态逼真、实战性强的特点。所以颇受武僧所喜欢。它是少林拳中的对练套路,是历代武僧名师授徒传艺的重要套路之一,是训练打擂的基础。

六合拳以围、拦、截、卡对方外盘为进攻方式,招法以刁、捋、带、挑、崩、架、靠、劈、砸、踢、蹬、摔、拿为主,技击是以守为攻,以攻为守,前后左右攻守兼备,随机应变,动作舒展大方,刚柔相济,动静分明,起伏升落,紧凑贯通。练习此拳既能强身健体,又能技击防身。

六合属性

按照“内三合”和“外三合”的练功特点,六合拳属于内家和外家拳兼备的拳种。按汉族民间传统说法,六合拳属于“外家拳”。是少林派的一种发展变化。(许禹生先生语);属于北派少林中韦陀门的一个分支(万籁生先生语)。按解放后国家武术部门对武术的分类,六合拳是汉族传统武术中长拳的一种。

六合含义

六合拳。其名有三说;一指自然界的六个方位,即东、西、南、北、上、下;二指人体的六个部位,即手、足、肘、膝、肩、胯;三是指拳法演练所要求的内外三合。

“内三合”指“心、意、气”三者相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外三合”指“手脚、肘膝、肩胯”三者相合,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内外合一,即为六合。六合拳法之基本理论,讲阴、阳、起、落、动、静协调配合;心、意、气、力、胆、智协调配合;手、足、肘、膝、肩、胯协调配合。发于脚、撑于腿、冲于胯、拧于腰、送于肩,开于手称为六合劲,故其拳法取名六合。

所谓“合”,是指在运动时全身上下四肢百骸要能互相配合,协调一致。使全身各部动作的幅度、运动的快慢、发力的大小及方向,各肢体间的相对位置,都能恰到好处,没有过与不及的情况。如此则自身才能平衡、稳定,转变 灵活,敏捷,便于发力。

“合”是人先的本能,与生俱来,并非什么新奇的 东西。例如:人走路时,向前迈左脚时便自然向后甩左手,两臂前推时,两脚自然后蹬,两臂后拉时,则身体后仰,双脚前蹬,臀向后坠时则上体向前俯,举手时肺部自然吸气,落手时肺部自然呼气,蓄劲时吸气,发劲时呼气……总 之,人在运动时,根据先天本能,总是把自己自然而然地放在最平稳的状态, 作出最适合于当时运动情况的姿势。

所以“合”乃是自然的合,全面的合,包括内外相合,上下相合,左右相合,前后相合……决不只是六合而已。初学拳者,由于动作生疏,精神紧张,别别扭扭,反而失去了“合”字。若能做到“拳打自然”,也就很容易得“合”字之妙了。

心,指人的思维器官,意指人的思维活动,形之于外就体现为人的精神气质,内中意一动,则精神振奋,目有光芒,整个神气能将对方罩住,如猫之捕鼠,鹰之攫兔,斯之谓心与意合。

内中意念一起,刺激了植物性神经,各内脏一齐积极活动起来,推动了循环系统进一步改善,一部分平时不易开放的毛细血管都开放了,气癌便油然而生,自觉脐下温暖,腹如沸鼎,这便是意与气合。

一旦打出拳式,动作捐向何处,气便随之而至,力也即倏然而至,意帅气,气催力,这就叫气与力合。

内外一致,手脚齐到,不先不后,不贪不歉。后脚蹬,前脚蹦,手掌吐劲。肘之垂劲与膝之纵力相合,肩之沉劲与胯之抱力相合,肩之开劲与裆之圆劲一致,浑身内外上下协调一致,互相补充而毫不散乱,斯之谓六合俱备。

六合门

习武时讲究六合,是当今武术界各门派的普遍要求,许多门派中还有冠以六合的拳械套路,也有简称为六合的拳种(如心意六合拳),或冠以六合的流派(如六合螳螂拳),但是,作为一个流行较广的拳种来讲,正式命名为“六合拳”或“六合门”的,据了解,至今只是一家而已。

2形成发展

源流

1.关于岳飞创拳的传说。民间流传宋代民族英雄、“武圣”岳飞创编六合拳、六合大枪和岳氏散手等拳派、套路和攻防技艺的说法,但尚缺乏论证。六合拳的起源究竟如何,尚待研究。

2.六合拳传到河北与沧州、北京等地。据武术史学家研究,到宋代套路形式的武术已逐渐发展,且形成拳派。至明清时代诸家拳派空前兴盛。繁多起来,并形成体系。从现有资料看,六合拳至少在明代就已经相当成熟、完备了。明代戚继光(1528-1587年)在其《纪效新书》中,吴殳(1611-1695年)在其《手臂录》中,多次提到“六合”与“六合枪”。河北《沧州武术志》记载:六合拳传于沧境约在明万历末年。此前先传到沧州的邻县-交河县泊头镇约三代人以上(转引自《中国武术百科全书》p113)。明朝万历年间为公元1573-1620年,则六拳传到沧州至今已有三、四百年了。沧州涌现了许多练六合拳的杰出人物,由他们又将六合拳传到北方和南方许多省市。

历代传人

沧州六合拳第一代李冠铭传第二代李凤岗、佟存、王殿臣、刘玉亭。李凤岗传第三代刘德宽(大枪刘)、 王正谊(大刀王五)等;佟存传、佟忠义等。

王子平也应属于第三代。佟忠义、王子平后来到上海定居传拳。刘德宽后来到北京,又向在京的河北雄县人刘仕俊学岳氏散手等。刘德宽在北京传刘彩臣、赵鑫洲、许禹生等人。刘彩臣传马玉清(本会终身名誉会长)、吴子珍(四民武术社第三任社长)、刘清泉(刘彩臣之子)、鲍玉藻、沈家桢(后到上海)、黄宣庭(后来到香港)、尹如川(后到美国)、李绍强(后到美、英)等等。赵鑫洲的弟子万籁声先生后来到福建定居传拳。北京六合拳研究会主要是由马玉清和吴子珍、刘清泉的弟子与再传弟子组成。

3天津母拳

“六合拳”是六合门的母拳,也是六合门的基础套路,重功架多手法,动作浑厚朴实,要求手与眼、步与身、智与力等紧密相合,是一套具有健身防身意义的优秀传统套路。动作名称如下:

铁扇封门 并步双勾手 虚步回环压肘 马步回环挑掌 马步冲拳 提膝勾手腾空打飞脚 马步冲拳 提膝勾手插拳 马步上架按掌 弓步双抱掌 弹踢插掌 虚步推掌 提膝抄掌 丁步托掌 立身右转盖掌 左转云手 右独立步平撩腿 提膝勾手挑掌 弓步掠掌 歇步分掌 弓步反插掌 歇步抱掌 马步勾手挑掌 马步侧推掌 提膝挑掌 转身歇步平插掌 左弓击掌 并步穿掌勾手 全蹲抢臂拍地 提膝推掌 弓步插掌 回身弓步插掌 小缠丝蹬脚 马步双劈掌 大中跃步弓步冲拳 丁步托掌 弓步搂手冲拳 马步亮掌冲拳 提膝勾手 虚步挑掌 并步按掌 刘德勤 原彦章

4内容特点

主要内容

六合拳内容丰富,系统完整,有拳术、器械、单练、对练、技击、功法等多种内容。六合拳套路有72式,拳谱每式用4个字来象其形,会其意,如力士分牛、西子捧心、鲤鱼分水、掀箱取宝、守株待兔、逢蒙开弓、拐仙摘果等。其入门基础拳套有十二路潭腿、迎门炮、行龙拳、化工拳;另有行拳、六家式、八步行走梅花变、四种拷打和七十二把擒拿,兼习摔跤、弓箭、弹丸。此拳器械有六合刀、六合剑、六合枪、大枪、 行刀、 砍刀、春秋大刀、行者棒、八仙剑、五行剑、 三节棍、三节棍进枪、孙膑拐、双戟、双钩、拐进剑、单刀进枪、枪进枪、二郎棍对棍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六合拳被列为全国武术表演和比赛项目。

1.套路:有拳械套路二十余趟,包括刀、剑、枪、棍、双刀、双剑、双钩、双枪、九节鞭、三节棍和飞刀、镖刀等长短、单双、软硬、明暗的多种器械。本门独有的或较特殊的器械有拦马镢、单手钩、弹弓等。对练有对拳、对剑、单刀进枪、大刀进枪、空手夺刀等。

2.技击:有踢、打、摔、拿等散手内容,有短兵、长兵的劈、刺、扎、扫等器械防攻技术。其招工灵活多变,攻防紧密结合。

3.功法:“练武不练武,到老一场空”。本门十分重视功力训练。除各门共有的武术基本功外,本门还有一些根基功夫和特殊技艺的练法,如“七星桩”,“九星躲闪桩”,“梅花桩”,“插沙法”,“上罐功”,“悬线法”,以及“木人功”、“沙袋法”等等。

要求特点

1.套路和练功方面:本门套路具有矫健敏捷、干脆利落、刚劲有力、舒展大方、动静分明、刚柔相兼的特点。练习时要求三尖相对,上下相随,内外合一,手、眼、身法、步紧密配合,并要求作到“动如游龙,定如卧虎,迅如狡兔,灵如猿猴,轻似云鹤。”或者说:“静似书生,动则雷鸣,快似闪电。”无论练功或套路中,都要讲究六合。要“内练丹田气,外练筋骨皮。”注意“气沉丹田”,呼吸自然。六合拳讲究先有其形,后有其意,从有形到无形,从外三合到内三合,而且要学、练、用结合,等等。从而达到固内强外,健身自卫。

2.技击:强调眼观六路,拳打八方,外静,随机应变。要手动眼随,步动身随,心动意随。要求招法准,速度快,步法稳,出手狠。讲究出手便打,顺手便拿,缩手便摔,起脚便踢等打法。智、勇、力、巧相结合,才有必胜的把握。

5少林拳派

六合拳源于元末明初少林寺烧火僧许那罗和尚创编的少林六合拳。少林六合拳一直是少林寺密不外传的震寺之宝,经过代武术高僧不断修正和完善,其拳法之精妙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少林六合拳由六种拳法z色招组合而成,故称“六合拳”。这个套路是两个人以实战为基础的对打练习。其特点是、真打实战、直取快攻、简洁明了、攻防兼顾、拒绝花势。少林六合拳的步法简单,进退自如,远踢近打,灵活多变。在缠身近战时,又有擒拿绝技,一招制胜。中华武术中的踢、打、摔、拿四大绝技均在些拳中蕴涵。

少林六合拳朴实无华、刚健有力、重在实战,有利於护身自卫。

特点

1.套路组合周密少林六合拳的套路从起势到结尾,布局合理,结构谨严,节奏分明。 

2.攻猛招连

六合拳的套路中,凡出招攻者一是猛,二是连,既攻则猛,攻则必破。如拳打足踢加冲肘,使对方措手不及,此谓猛。如连环脚、连三捶,使对方喘不过气,无招架之力,此谓连。

3.攻防兼顾,利於实战

六合拳的各路套路每一势都含两招,一是攻招、二是防招,既打人还要防人,谓之攻防兼备。如此演练日久者,便能运用自如,若遇歹徒恶人之犯,皆可应战胜之,谓利於实战。

4.步法简单,进退自如、

少林六合拳从头至尾的步法比较简单、多用弓步、虚步、马步三种。弓步大多用於向对方正面进攻,如冲拳、推拳、踢、弹、飞脚等。马步多用于架棚、侧击、后撞等,虚步多用于退、避、闪、躲和变招势的过渡及临时步法。以上三种步法,既简单易练,又进退自如。

5.声东击西,指上打下

六合拳在技法上常用声东击西、指上打下,如三路中的“浪子弹球”、“仙人摘茄”等先出手打面是假,下用足踢是真。又如“红猴束身”,使对方误认战负败逃,他若麻痹大意,我却急速反攻,使对方难以招架。

6.近敌厮缠,富含技击

在六合拳一、三路中,多用近敌斯缠法,尽量接近对方,偷袭对方要害部位或抓住对方某部,然后推打或致残之。如此不仅系统地练了手足身眼法,而且验证了每一招一势用法,还提高了技击水平。如一路的“扳肩”、“进肘”,三路的“小鬼推磨”、“巧施阴阳”等,都是鲜明范例。

7.灵活多变,技智兼施

六合拳演练中,首注目灵,先识其技,后施其智,技智兼施,无不取胜。如三路中,甲以“双杯送客”向乙扑去,乙识甲猛,即转身以“红猴束身”躲之,然后再伺机反攻,则定胜之。又“大仙御臂”等,都是以技合智,攻破对方。

少林六合拳罗王传曰

六合拳法罗王传,五子登科四海旋,大虎抱头观英姿,三手出掌镇山川,双手推开迎面崖,一足踢开万重山,转身飞脚腾九霄,回马一枪神通显,乘胜再使冲天炮,三摇铁拳全局安,风云无常黄风卷,左右出拳旋坤乾,双手拨开千层浪,跳步寻穴避风关,上下三掌扛手妙,再使两枪架山峦,乘机回周侧耳炮,见缝插针进双拳,转身单叉山卧虎,诱引魔鬼进伏圈,伸腿一泼扫巨森,鹞子赞林凯歌颜,偶遇虎豹重交战,铜臂一挑虎背断,三战六合攻守循,浑似金鸡斗鹌鹑,将遇良才勇斗前,六合拳法冶真金。

歌诀曰

少林正宗传拳法,单打出招接双打,六合拳势攻防全,你进我退巧招架,缓口卫气出绝技,乘势追风千里马,转身迎面舞足手,声东击西换手把,明扬左掌暗击右,亮拳空势踏铁马,六合拳法妙在活,四扑能挡百箭发,久练武艺伴星度,十春秋月戴英花。

动作顺序

第一、二合五子登科,虎抱头,三摇手,推身踢阴,转身踩脚贩掌拧手,上步冲天炮,压手挑手,满肚痛,扳肩,缩身,三扛手,抢手,斜形,三摇手。

第三、四合

三摇手,上步进拳,侧耳炮,冲天炮,满肚痛,摇手扳肩,推肩缩身,三扛手,两抢手,斜形,三摇手。

第五、六合

三摇手,推身踩脚,转身单叉,拨腿,侧耳炮,上步进拳,进肘,踢腿,反掌拧手,冲天炮,摇手挑手,满肚痛,摇手扳肩,缩身,三扛手,抢手,斜形。

预备势

两人对面相立,距离丈远,足立八字,两手抱拳,目视对方

1.五子登科

甲、乙原地不动,各自先抬右脚,向前向上弹踢,脚面绷直,出右手向前,掌击右脚面,发音响亮。右脚落地,再抬左脚,向前向上弹踢,脚面绷直,出左手向前,掌击左脚,发音响亮。

2.虎抱头

上动不停,甲、乙各自抬右脚落左脚前边一大步。身向左转,右腿屈膝,左腿蹬直,成右弓步。右手向右向上划弧,屈肘变拳,盘於头上前右侧,拳心向前。左拳向右横击,拳心向内。目视对方。

3.三摇手

向左转90度使两腿成左弓步,甲出左掌向前击乙面部,乙出右掌挡住前臂,两人手掌互压对方手腕。

5.转身踩脚甲右脚被击后不落地(左脚碾地),身向左转一圈落左脚后一步,成左弓步。乙抬右脚向前弹踢甲方阴部。甲速出右手掌击乙右脚面。

6.反掌摔手

上动不停,甲速伸右手,抓住乙手腕部,左手抓住乙上臂部,乙上身左转,同时右脚向前上一步,落左脚前,上身向左微转,出左手反掌击甲面部。

7.上步冲天炮

接上,甲上左脚一步,出左手向前击乙后脑,乙体向左转,抬右脚向前上一步,同时出右手向前反击,挡住甲左手。乙两脚碾地体左转180度、使两腿成右弓步,甲再上右脚向前一步,同时右拳由胸前向上冲击乙面部,乙出右手挡住,甲又出左手抓住乙的右肘甲抬右脚向前上一步,成右弓步,同时出左拳冲乙下颔部,乙左脚后退一步,出左拳挡住甲左拳,甲出右手抓乙左肘端

8.压手挑手

甲抬左脚向前上一步,乙右脚后退一步,甲伸右拳击乙,乙出右手掌挡,互相咬手脖,乙再出左拳由下向上挑开。

9.满肚痛

乙抬左脚向后退一步,甲抬右脚向前上一步,伸右拳向前直击向乙方下腹部,乙出左拳击挡。上动不停,甲抬左脚向有上一步,乙右脚后退一步,甲出左拳揣击乙下腹部,乙速出右拳挡之扳肩,乙出左手掌向前击甲面部,甲伸右手掌击挡,两人互相手压腕上,乙出右手抓住甲左肩端,甲出左手抓住乙右肩端,两人扳肩咬手向右转关圈。

10.缩身接上动作,甲、乙互相压手扳肩、向左转步,转移到相反位置时,猛推对方,各松开双手,各自同震右脚与左脚成并步,两掌变拳,左拳屈肘上冲,右拳向右下方捶击。两腿半蹲,目视对方。三扛手甲、乙相对各上右步成弓步,甲伸左手侧立掌,面前向上扛击乙,乙出左手侧立掌挡住。甲右手向前劈击乙面部,乙右手去挡甲,甲出左手撩裆,乙出左手阻挡甲再出左手击打乙面,乙用左手挡住。

11.抢手

甲左手掌向前平直对准乙喉部抢出,乙用左手掌抢甲的颈部,同时甲乙各抬左脚向对面左外侧上一步。上动不停,甲、乙各自体右转90度抬右脚向相反方向上一步,成右弓步,并用右手向前抢出。目视右手斜形。上动不停,甲、乙两方,两脚碾地、体向右转90度,各自两手变拳,由胸前向两侧平行环形展出,拳心向下,两拳眼相对,目视对方。

12.三摇手

甲、乙两方,两脚碾地,身向左转半圈,向相对方向上两步,为左弓步(先上右后上),甲出左手侧立掌向乙面部击出,乙伸左手侧立掌挡其前臂,双方两手各压住对方腕部,甲又出右手侧立掌, 击乙面中,乙又伸右手侧立掌挡住甲前臂,双方手压对方腕部,甲再出左手侧立掌击乙面部,乙再伸左手侧立掌挡甲前臂,甲、乙各用右手按住对方,压在左手掌腕部。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书中描述

【1】众宾客听到“太行山吕大寨主”这七个字,许多人纷纷交头接耳的议论:“原来是太行山的吕通,不知他如何跟万老爷子结下了梁子。”“这吕通是北五省中黑道上极厉害的人物,一手六合刀六合拳,黄河南北可是大大的有名。”“善者不来,来者不善!今日有一番热闹瞧的了。”

【2】吕通双臂一震,要将这少年震开,不料手臂给狄云死命勾住了,无法挣脱。吕通这铁臂功须得横扫直击,方能发挥威力,冷不防被他勾住了,臂上劲力使不出来。他大怒之下,右膝一举,撞在狄云的小腹之上,喝道:“快放手!”狄云吃痛,臂力一松。吕通一招“风云乍起”,挣脱了他双臂,呼的一拳击出,正是“六合拳”中的一招,“乌龙探海”。

【3】再拆数招,吕通焦躁起来,突然间拳法一变,自“六合拳”变为“赤尻连拳”。这套拳法亦是“六合拳”中一路,只是杂以猴拳,讲究搂、打、腾、封、踢、潭、扫、挂,又加上“猫窜、狗闪、兔滚、鹰翻、松子灵、细胸巧、鹞子翻身、跺子脚”八式,式中套式,变幻多端。狄云没见过这路拳法,心中一慌,左腿上连接给他踹了两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