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峨嵋派

当前位置:首页>门派大全>峨嵋派

峨嵋派

峨嵋派

峨嵋派
小说 《倚天屠龙记》
《笑傲江湖》
《飞狐外传》
时代 元朝
明朝
清朝
祖师 郭襄
掌门 风陵师太
灭绝师太
周芷若
金光上人
人物 孤鸿子
纪晓芙
丁敏君
贝锦仪
静虚
静玄
静照
静迦
静慧
静空
宋青书
袁紫衣

峨嵋派首见于还珠楼主《蜀山剑侠传》。然而为人们熟知,主要源于金庸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记载郭靖黄蓉夫妇的二女儿郭襄遍寻华夏,觅杨过未果,于四十岁时出家为尼,创立峨嵋派。峨嵋派弟子大多为女性,男性弟子身份职位偏低。

但到了《笑傲江湖》时掌事的不再是尼姑或女子而是金光上人这类男子,门下弟子也换成了道士。而《飞狐外传》中女主角袁紫衣(法名“圆性”),其师父亦是峨嵋派大师。

目录

  • 1 峨嵋派武学
  • 2 倚天剑
  • 3 派内主要人物
  • 4 参见

峨嵋派武学

  • 峨嵋心法 临济十二庄
讲动静功修练,其排列顺序是:
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冥。
练功的入手途径,始于道家而归于佛家的四智如来境界。
十二庄分别以十二个字标名,又可分别称为:
天字庄、地字庄、之字庄、心字庄、游龙庄、鹤翔庄、
旋风庄、飘云庄,大字庄、小字庄、幽字庄、冥字庄。
每练成一庄都有对自身有莫大好处,特别是当将十二庄互为反正融会贯通时,
即天地、之心、大小、龙鹤、风云、幽冥,
对内力修为会有助益,并可增加可以使用的内功特异功能。


  • 峨嵋九阳功
觉远大师圆寂之际,蒙眬呓语部分《九阳真经》经文,张三丰、郭襄、无色大师默记了一部分。
当年传得《九阳真经》的三位,悟性各有不同,根柢也大有差异。
武功是无色大师最高;郭襄所学最博;张三丰当时武功全无根基,正因如此所学反而最精纯。
是以少林、峨嵋、武当三派,一个得其‘高’,一个得其‘博’,一个得其‘纯’。
三派武功各有所长,但也可说各有所短。
郭襄后来成为峨嵋派的创派祖师“九阳神功”是启发峨嵋开宗立派的武功,又名《峨嵋九阳功》


  • 回风拂柳剑
清风袭月 飘雪穿云 千峰竞秀 万流归宗
乌龙搅柱 大雁啼沙 进退龙游 天地鹤翔


  • 金顶九式
赵敏迎战陈友谅时所用的峨嵋派剑法。


  • 灭剑﹑绝剑
灭绝师太自创的峨嵋派剑法。


  • 飘雪穿云掌
峨嵋派掌法精要所在,在张无忌为保锐金旗残众时,与灭绝师太约定承受的第一掌,掌力忽吞忽吐,闪烁不定,引开敌人的内力,再行攻击。


  • 截手九式
峨嵋派掌法精要所在,在张无忌为保锐金旗残众时,与灭绝师太约定承受的第二掌,灭绝师太以截手九式的第三式击中张无忌背心。


  • 佛光普照掌
峨嵋派掌法,套路只有一招,以峨嵋派九阳功作为根基。
掌力笼罩敌人全身,使对方挡无可挡,峨嵋派中,除了灭绝师太一人练就,是张无忌为保锐金旗残众时,与灭绝师太约定承受的第三掌。


  • 金顶绵掌
峨嵋派掌法,速度奇快直线攻击的掌法,和武当派的绵掌形似而神非,宋青书在屠狮大会上力战丐帮长老时曾用过,但功力不足没法稳胜,暗中改用武当绵掌应战。
三阳开泰 五气呈祥 罡风推云 逆流捧沙
雷洞霹雳 金顶佛光 梵心降魔 法尊八荒


  • 天罡指穴法
峨嵋派点穴法
浪起湖心 瀑落清潭 龟蛇竞渡 倒索攀山
闪现雷鸣 地动山摇 水拍云崖 泰山压顶


  • 雁行刀法
峨嵋派刀法
配合内功临济十二庄,心法刀法互相呼应
让字诀 打字诀 顶字诀 引字诀 套字诀
陈字诀 探字诀 逼字诀 藏字诀 错字诀


  • 诸天化身步
峨嵋派轻功
天地钩 凤点头 鹰爪松 风摆柳 阴阳箭 日月扣


  • 四象掌
祖师郭襄自创掌法,此套掌法圆中有方,阴阳相成,暗藏天地阴阳、方圆动静四象,灭绝师太素来自负为天下绝学。
张无忌在光明顶与何太冲夫妇、华山二老对阵时,无法破解四人联合使出的正反两仪刀剑之术,周芷若曾以四象掌的要义指点张无忌。

倚天剑

峨嵋派的掌门相传着倚天剑和屠龙刀的秘密,而当世其他外人无一知晓。本来倚天剑为峨嵋派所有,但因杨逍的关系而失落了,后来终被灭绝师太寻回。灭绝师太将刀剑中藏有兵书和秘笈之事告知周芷若,当周芷若取得剑中的《》时,便练了速成版的武功,学会了。《九阴真经》的武功本来和峨嵋派的武功全无关系。

派内主要人物

  • 郭襄
    • 风陵师太
      • 灭绝师太
        • 静玄
        • 静虚
        • 丁敏君
        • 纪晓芙
        • 贝锦仪
        • 周芷若
          • 宋青书

参见

  • 门派
  • 中国武术
以上内容来自维基百科

1简介

峨眉派 之得名,是以上古修仙学道圣地峨眉山而起的,它与洪门天地会之“峨眉山”不同,洪门的“峨眉山”是山堂而出于虚构,峨眉派的“峨眉”是地名,是实指。

2武功风格

峨眉派武功有所谓“动功十二桩”——天、地、之、心、龙、鹤、风、云、大、小、幽、冥;又有所谓“静功六大专修功”一虎步功、重捶功、缩地功、悬囊功、指穴功、涅磐功;有“三大器械”一剑法、簪法(峨眉刺)、针法(暗器)。峨眉派的绝技,不仅包括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还有峨眉剑法,其剑歌云(据董如军《峨眉剑技法七招》,《武林》1992年第5期)

峨眉派功法介于阳刚与阴柔之间,亦柔亦刚,内外相重,长短并用。攻防兼具入拳经上讲:“拳不接手,枪不走圈,剑不行尾,方是峨眉。”“化万法为一法,以一法破万法。”总之是以弱胜强,真假虚实并用,站在女子的地位发挥了道家上善若水的柔弱之道。

玉女素心妙入神,残虹一式定乾坤,身若惊鸿莺穿柳,剑似追魂不离人。临敌只须出半手,纵是越女也失魂。峨眉派的剑法和簪法,姿势优美而威力十足,也是峨眉的绝技。

3特点及招式动作

近年来,较多武术工作者对于峨嵋武术的拳法技术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研究。峨嵋武术拳理技法和南方拳术以及北方拳术有所区别,具有独特之处,而这种具有南北交融的技击风格也逐渐得到了广大武术研究者的认同。如张培莲认为(《峨嵋剑》,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峨嵋剑的特点是:击法明快,撩挂划圆,翻如闪电,云穿转圈,上惊下取,剑法多变,刺如猛虎,劈斩如山,抹截拦扫,虚实相间,以活为本,以快为上,以巧取胜。孟宪超认为(《峨嵋派拳术的技击要求与特点》,武林,1987年第7期)峨嵋派拳术的技击法则为十字攻守秘诀,包括陈法、让法、闪法、顶法、探法、随法、通法、骗法、藏法、错法。董如军认为(《古代实战秘诀:峨嵋派拳术述真》,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1),峨嵋派拳术属内家拳技法,动作讲究刚、柔、曲、直。技击战术讲究诱敌深入,后发制人。赵鸿宾认为(《明清四大名枪探析》,武林,1993年第7期)从《手臂录》中反映出峨嵋枪法的风格特点是不言步法,不言立势,攻守兼施。枪法理论讲究用技易,治心难,提出治身、宜动、宜静、攻守、审势的对扎枪法理论。汪键认为(《习峨嵋武功》,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4)峨嵋武术套路特色是短小精悍,拳多腿少,步伐灵活多变,以防代攻。技击特色是后发先制,闪展腾"转"、擒拿封闭、背锁刁揉、钩弹蹬踢、吞吐沉浮。武功特色是内外兼修,并以缩、小、绵、软、巧。

峨嵋派拳术技艺中的哲理很多,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峨嵋派拳术技艺具有浓厚的攻防搏击意识

四川人自古以来生活在地处“西僻之壤”的四川盆地,气候特殊、地形复杂,巴蜀民众勤劳勇敢,尚武善斗,素以灵巧著称。因此,凡练峨嵋派拳术必须带着深厚的攻防搏击意识(即带有强烈的敌情观念),做到与假设之敌进行模拟拼搏,精神高度集中,神思敏捷,身灵步活,拳脚生风,击法变换于瞬间,做到“有形打形,无形打影。”峨嵋派拳术技艺的深厚意识,是拳师们在长期的习武实践中产生的。是拳师们大脑这种高级组织的特殊物质的机能,练峨嵋派拳术技艺十分强调胆壮、气足、力雄、法准、机巧。

(二)峨嵋派拳术具有四川地方拳术的特殊属性。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在发展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而形成了众多的技术流派,峨嵋派拳术技艺,除具有中华武术的普遍性之外,还独具有手法细密、一法多变、掌指兼用、身灵步活、拳脚生风、刚柔相济、内外兼修等特点。这些特点,就是峨嵋派拳术技艺的特殊属性。在峨嵋派拳术技艺的发展过程中,拳师们不断地吸取各技艺流派技击精华,充分发挥四川人机智灵巧、顽强勇斗精神,打法则以偏侧滚进、单边攻防、以巧制化、以小制大等特点,从而使其技艺不断创新、不断发展。这种在继承中华武术固有的蔟防技击性和运动形式基础上,充分发挥四川人拳术技艺独特打法、使之扬长避短,从而使峨嵋派拳术技艺既有中华武术的普遍属性,又具有四川地方拳术的特殊属性。

(三)峨嵋派的“刚与柔、快与慢、动与静、虚与实、高与低、轻与重”。

“刚与柔”这对矛盾在峨嵋派拳术技艺中尤为重要,早在明代唐顺之所作的《峨嵋道人拳歌》中描述练刚时“忽然竖发一顿足,岩石迸裂惊砂走。”柔时“百折连腰尽无首。”练拳必须刚健有力,柔中寓刚,刚而不僵,柔而不软。峨嵋派拳术技艺所求之刚,是指肌肉收放的速度力量的外露,是拳风之外象,需具有阳刚之健美。所求之柔是指四肢、体躯的肌腹、关节健膜的最大牵张、各主要关节活动面最在幅度的伸转或多轴性运动。刚与柔的关系在峨嵋派拳术谱中已有论述,拳谱曰:“阴中有阳,柔中育刚,以意示形,形似神同,以柔为本,以刚为用,刚柔得中。”因此,“刚与柔”的相互变化与合理的使用,是演练好峨嵋派拳术技艺的一大劲力法则。

“快与慢”是峨嵋派拳术技艺中运动节奏的具体表现, 快与慢要相互依托,互为其根,有慢才有快,有快才有慢。多数峨嵋派拳术讲究“慢拉架子快打拳。”慢时“鼻息无声神气守”,如木偶似的轻柔细缓,但一书起来则如星女掷灵梭“一撒通身皆是手”。峨嵋派拳术谱记载:“手脚齐出方为真,借力使力须抖劲,拳脚勇锐快当先,招尽势定慢中静。”这种以快打慢、以快制快、慢中待发、快慢相兼的技击原则,正是峨嵋派拳术运动风格之表现。快与慢的正确处理是快而不乱,慢而不散,以快为主,在快中求准,快中坟稳,快中求活动,快中求美,快速有力,快慢相兼。强调快,应防止“一快遮百丑”的思想以及“慢中求细活”的做法。

“动与静”的矛盾关系是“以静为动为奇。”“默然而处,亦动也。”故有“动极而求静,静极而生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识为峨嵋派拳术技艺发展的内在原理之一。动是峨嵋派拳术技艺的基本动态,这种动态包含着踢打摔拿劈刺抡砸多种击法(并突出“五峰”、“六肘”之运用)以及身躯拧旋折叠、吞吐浮沉、俯仰屈伸;步法的腾挪闪展、进退变换;表现于内的动则是气血的流畅、精神的聚歙、神思的敏捷、判断的准确,反应的及时。

“虚与实”是峨嵋派拳术法善用的一大原则。四川人体质轻灵,本力不如北方人雄厚,在散打时,常采用“避实击虚”,以巧制胜。拳经说:“开合虚实,即为拳经。”这就指出,攻出时要开之以虚,诱敌深入,伺机反攻。防守时要合之以实,使敌无暇可击。峨嵋派拳术技艺讲究虚中有实,实中有虚,虚虚实实,令人莫测。在拳艺中则表现为重心为偏侧以利步势之变换,其脚就有左虚右实右或右虚左实之分;其手法因常以单边攻中带防、防中含攻,攻守兼备,故称之为实,防之谓虚,以实击虚,一击必中,一触即分,用虚化实,虚而引之,使敌进击之力失去攻击点。拳谱云:“实打实,拼蛮劲,虚打虚,空稀稀,实打虚,伤骨筋,虚化实,省气力。”因此,练拳较技,必明虚实,拳艺方能更精进。

“高与低”这对矛盾反映在拳艺中是指动作结构上的变化要有高有低之变化。 因此,峨嵋派拳术路中,就有高桩与矮桩之分;有满手与短手之别;身法上有挺展放在与收缩紧小之异。拳谱讲:“高打矮,长手宰,矮打高,往下掏,不高不矮拳脚招。”又云:“来得高,用手挑,来得矮,用手宰,不高不矮用手排。”峨嵋派拳术演练风格上多有高低起伏、扭旋折叠、俯仰伸屈等变化。因此,有“龙行虎步,鸡身猴形、五掌七掌、鹏尽凤腾”之说。

“轻与重”之矛盾表现在峨嵋派拳术技艺,是以形喻势的又一体现。拳谱云:“强打蜻蜒点水”样的轻灵巧打,“弱打似猛虎扑食”样沉重勇猛。讲究轻如蜻蜒点水,重如铁锤击石。击拳以气摧力,快而有力,发腿似野马飞蹄,掌指点穴似离弦之箭,疾步似燕子穿云,势沉如高山巨鼎,窜蹦似猿猴攀枝,静沉似龙盘虎踞。故峨嵋派拳术技艺一招一势重如铁,一法一式轻如叶。轻为突出重,重为轻之根,轻重缓急,使演练拳艺更趋技艺的悠扬旋律。

以上所述“刚与柔,快与慢、动与静、虚与实、高与低、轻与重”等矛盾,均在拳艺中综合性的表现,从而使峨嵋派拳术技艺更富有科学性、技击性。

4历史沿革

起源

在中国武术界,峨嵋派与少林派、武当派鼎立而三始于明代,而武当与峨眉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得更为久远。可是由于历史资料的匮乏,能够找到这三派起源的记载寥若晨星,故1985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武术史》也未能论述三派的起源和发展演变过程。目前关于这三派的起源,都只有传说:少林派相传是南北朝时期来华的古印度高僧中国禅宗始祖达摩传授的,武当派相传是古代道家所传的,而峨嵋派则相传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司徒玄空创编的通臂拳。

有“天下秀”美誉的四川峨眉山,在道教三十六小洞天中位列第七。如《三皇经》云:“人天中有三十六洞天,兹当第七洞天,一名虚灵洞天,一名灵陵太妙洞天。”[28]《洞天福地记》云:“第七洞天峨眉山,周回三百里,名灵陵太妙之天,在蜀嘉州,真人唐览治之。”[29]葛洪在《抱朴子》中云:“峨眉……此皆是正神在其山中。其中或有地仙之人。”[30]据史籍记载,曾来峨眉修道和参访的道教人物颇多,至今峨眉仍有不少与道教相关的遗迹。春秋战国时期, 有不少文人方士修仙访道隐居峨嵋山。据说有位武士司徒玄空,号动灵子,耕食于山中,在与峨嵋灵猴朝夕相处中,模仿猿猴动作,创编了一套攻守灵活的“峨嵋通臂拳”,学徒甚多。因为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徒众尊称为“白猿祖师”。《中国武术史》记作“战国白猿,始白名士口,字衣三,号动灵子”。1989年四川科技出版社《四川武术大全》称为“春秋战国白猿公,字衣三,即峨嵋山的司徒玄空”。2001年版《乐山志》载为“白衣三,相传战国时仿山猿动作创编峨嵋通臂拳,攻防灵活,在峨嵋山授徒甚众。”而东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列传第九》中记载,女侠越女应越王勾践之召赴朝廷途中,持剑与“自称袁公”的老翁以竹过招,“袁公飞身上树,变为白猿”。按这种说法,“白猿公”的传说春秋时期就有了。赵晔是东汉人,那么白猿公的形象至迟在东汉出现。具体时间就难以考订了。明代抗倭寇名将唐顺之(1507-1560年,江苏武进人)在《荆川先生文集》中有一首《峨嵋道人拳歌》,其中两句“道人更自出新奇,乃是山中白猿授”,这与“白猿祖师”的说法一脉相承。

定形

战国末期秦灭巴蜀,此时已有道家在此传方仙道术,三国蜀汉与曹魏、孙吴连年征战,两亚南北朝时期西北氐羌和西南僚人大量涌入巴蜀,为巴蜀地区的武术吸收中原和其他地区以及少数民族武术的长处,提供了机会。

早在一千多年前,最迟在魏晋时期,就有了峨眉山是天真皇人(亦称皇人)论道之地,和轩辕黄帝曾来峨眉问道的传说。如《五符经》云:“皇人在峨眉山北绝岩之下,苍玉为屋,黄帝往受三一五牙之法。”[31]《抱朴子》载:“黄帝……到峨眉山见天真皇人于玉堂,请问真一之道。”[32]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道教本始部·道教所起》云:“今传《灵宝经》者,则是天真皇人于峨眉山授于轩辕黄帝。”[33]另《三皇经》、《真文经》、《元气论》、《泰一书》等道教典籍中也有关于此事的记载。至今峨眉山上仍有几处关于天真皇人论道的遗迹。纯阳殿宋皇坪上的授道台,相传即是黄帝问道处,另又有轩辕观及静室道纪堂。据《元一统志》载:“十字洞在嘉定府峨眉县三十里,洞口为十字,昕昏出云气,乃天真皇人论道之地。旧有观宇,今为荆棘。”[34]胡世安《登峨山道里纪》载:“最奇者,莫如九老仙人洞。昔黄帝访广成子天真皇人,游此,遇一叟于洞外,询有侣乎,答以九人,今名以此。”[35]现洞上建有“天皇台”(仙皇台)以志其事。轩辕桥即清音阁“双飞龙桥”之左桥,相传系轩辕黄帝游峨眉山时修建。另据《有像列仙全传》载,来峨眉山受道于天真皇人的还有史通平和瞿武两人。史通平于汉光武年间,从会稽来蜀,诣峨眉拜谒天真皇人,得受三一之法及五行之诀。在青神县之北平山顶结庐炼大丹,龙虎成形,饵之,白日升举。瞿武乃后汉犍为郡人。七岁时开始绝粒,服食黄精、紫芝。入峨眉修道四十年,师事天真皇人,得成仙道,常乘白龙往来,每系龙于彭山黄龙镇滩上。今纯阳殿右侧之“升仙台”遗址,相传是瞿武乘龙飞升之处。

《封神榜》上被封为金龙如意正一龙虎玄坛真君的赵朗,字公明,人称财神佛。相传他曾在峨眉山九老洞中修行,洞中石床相传是他修仙时遗物,今石床上供奉着他的塑像。他的三位师妹云霄、碧霄、琼霄,相传也在峨眉山修道成仙,其修炼洞府即“三霄洞”。据《搜神记》载,周葛由“蜀羌人也。周成王时,好刻木作羊卖之。一日,乘木羊见人,蜀中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二峨山)。绥山多桃,在峨眉山西南,高无极也,随之者不复还,皆得仙道。故里谚曰:‘得绥山一桃,虽不能仙,亦足以豪’。山下立祠数十处。”[36]今二峨山白岩溪上的葛仙洞,即葛由骑木羊修真处。《列仙传》载,楚人周陆通,字接舆,“好养生,食橐栌,木实及芜菁子。游诸名山,住宿峨眉山。土人世世见之,历数百年也”。[37]费士戣《歌凤台记》云:“按皇甫谧《高士传》、葛洪《神仙传》、宋刘孝标《世说注》,皆以接舆避楚王骋,夫妻入蜀,隐于峨眉,不知所终也。”[38]《庄子·人间世》中云,孔子到楚国时,接舆游其门,藉歌凤以劝谕孔子。明朝时的明光道人曾将普贤菩萨、广成子、接舆共同奉祀在报国寺的前身会宗堂中,同享香火。

据《神仙传》云,东汉左慈,见汉祚将衰,天下乱起,深感值此衰乱之世,官高者危,财多者死,富贵荣华,实不足贪,乃学道。他曾来峨眉山隐修,今伏虎寺对面有一土丘,相传为左慈衣冠墓;在洗象池侧有“左慈洞”,据说为左慈当年隐修之处。据《新纂云南通志·释道》载,三国时的孟优,乃孟获之兄,清静好道,得异人传授药方。诸葛亮南征中,军士误饮哑泉,诸葛亮派人求孟优相助。孟优发药给军士吃后,均语谈如常。后孟优入峨眉山隐居修道,不知所终。被民间尊奉为“药王佛”的孙思藐(公元581——682年),相传在隋大业年间(公元605——617年),曾来峨眉采药。又于唐武德年间(公元618年——626年),来峨眉山牛心寺炼“太一神精丹”。当时炼丹处即今牛心寺后的丹砂洞,亦名药王洞。如今洞周呈紫黄色,寸草不生,据说是丹药熏炙所致。在峨眉猪肝洞上方5公里处,有洞名“八仙洞”,相传为八仙聚会之处。纯阳殿右的“十字洞”,相传是仙人吕洞宾游此时以剑划石而成,神水池侧的“大峨”二字,也为吕洞宾手书。宋初著名道士陈抟,曾隐居峨眉,自号峨眉真人。大峨石上“福寿”二字,出于其手笔,字形近象形,由十字组成,据说:“福”字系“白鹤踏芝田”,“寿”字系“青龙蟠玉柱”。宋末时峨眉山麓曾建有陈抟祠。全真道南五祖之一的南宋高道白玉蟾,相传曾来峨眉山隐修。现二峨山仰天窝下白岩溪旁的玉蟾洞为其尸解处,洞旁曾建有玉蟾殿。明朝高道张三丰,曾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来峨眉山传道并于多处留笔,原伏虎寺有他狂草的“唐宋诗碑”。另外,据史籍记载,曾有不少高道如:晋朝时的陆修静,唐朝时的王仙卿,张炼师、杨炼士、李处世,五代时的杨仙公,宋朝时的邵琥等等,都曾在峨眉游访参学,修炼道术。

魏晋时期,佛教传上峨嵋山。道士们“吐纳、导引、坐忘、心斋、守一”等内练法门,达到意与气连、气与神合的境界,形成气功,为的是祛病延年以求长生不老。受华夏文化影响,僧人也开始普遍学习道家养生、吐纳。

被魏孝静帝称为“神鸾”、梁武帝称为“肉身菩萨”的昙鸾,昙鸾,生于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 476年)。雁门(今山西省代县)人。圆寂于东魏孝静帝兴和四年( 542年)。还有一说圆寂于北齐天保五年( 554年)以后。昙鸾自号有魏玄简大主,受到南北朝帝王和朝野僧俗的尊崇。葬于今山西省文水县2006年日本佛教友人来文水考察,据史书资料记载寻得了昙鸾大师之墓,在今文水县开栅镇北峪口村,北峪口村原为昙鸾大师发迹之后传道之地 魏孝静帝称他“神鸾”;梁武帝称他“肉身菩萨”。他一生弘扬净土思想,奠定了净土宗立宗的理论基础,是一位杰出的净土宗大师。昙鸾家近五台山,自幼受道教、佛教的熏陶。14岁到五台山朝圣,随即出家成为佛弟子。他学习儒、道、佛各家的著作,尤对鸠摩罗什译的《大智度论》、《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译的《百论》这四论有精深的研究,成为一位学识渊博的大乘空宗学者。他认为昙无谶译的《大集经》词义深密,难以开悟,于是就着手为此经作注。中途积劳成疾,为了治疗气疾出门寻访名医,毅然长途跋涉赴南朝梁地求访苦求道教名土陶弘景。陶弘景被其诚意所感动,传其仙经。

不过,关于昙鸾法师用道教方法治病,还有另外一种说法,称他从陶弘景处得仙经十卷,本想找到地方依法修炼。然而,行至洛下,遇到了天竺三藏菩提留支,昙鸾因问佛经中长生不死之法,可有胜过此仙经者?菩提留支日: “是何言耶?佛教中哪有长生法?纵得长生,终轮回于三有耳。”即以《观无量寿经》与昙鸾日: “此是大仙方!”鸾拜而受之,遂焚仙经,专修净业。

这里讲陶弘景传给他服气法。精神抖擞的昙鸾辞别陶弘景,北归途经洛阳时,遇僧人菩提流支。昙驾向对方夸耀自己学得长生不老术,对方大喝一声,训戒说:佛教里有《观无量寿经》。于是昙鸾便抛弃服气法,皈依净土念佛,终于奠定了净土教的基础。此说是否属实不得而知,但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佛道两教的关系,耐人寻味,因为它主张佛教比道教高明。另外,道教所说的寿,佛教称无量寿,这也非常有趣。《云笈七簸》里有题为。县鸾大师服气法”的记载。此外县鸾还曾想其学过本草学。昙鸾对弥陀净土信仰最大的贡献在于对弥陀净土经典作出通俗的解释,并简化修行方法,他年青时代便恨佛典盘诃义深密,难以开悟”,因而注解之。他留世的主要著述有‘往生论注》二卷,《略论安乐净土义》一卷,《诚阿弥陀佛偈》。③由于早年学道,他还善于“调心练气”为他人治病,因此“名满魏都”。晚年著有《调气论》、《疗百病杂丸方》、《论气治疗方》、《服气要诀麓》等。足见他并未放弃对道家养生学的信仰,反而更加精深。

北魏慧思被后世尊为天台宗三祖,他有着较高的佛教性功修养和宗教家的济世情怀,但屡遭恶论师毒害,几度垂死。身体伤害和饥寒长期妨碍了他的禅修,因此,他在誓愿文中强烈表达了自己希望长寿以普度众生的愿望,称“誓愿入山学神仙,得长命力求佛道”。在慧思看来,佛法的修行目标是证得漏尽通(第六神通,也即佛教性功所达到的烦恼断尽的“极乐”状态),但修证前五种神通(慧思用这个佛教概念来借指神仙方术,即道教命功所达到的肉体长生安乐的效果)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因为“己身有缚能解他缚,无有是处”。所以他发愿:“誓于此生作,长寿五通仙;修习诸禅定,学第六神通。”
  慧思先以道教神仙方术修命,再以佛教定慧之学修性,开中国宗教史先命后性佛道双修模式之先河。后来到北宋时期,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更是以先命后性的模式融内丹学和禅宗为一体,延续了慧思的修行思想。

智顗是第一个中国化的佛教宗派——天台宗的实际创始人,他在陈朝时期即提出了止观双运的修行方法(止观是针对心性定力和智慧的训练,仍属于性功范畴),在长期止观禅修中,智顗为了解决自己及徒众身体上的不适和疾病,有条件地吸收了部分道教命功,将其融入了止观修习的体系中。他在《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中认为,止观修习前应该先调五事,即对饮食、睡眠、身体、呼吸和心理进行调适,其中就融汇了道教的修养方术,例如坐禅前后的按摩法,以及对百脉不通处的存思方法。而智顗在谈到治病时,提到以吹、呼、嘻、呵、嘘、呬六种息治疗脏腑疾病,又认为“金石草木之药,与病相应亦可服饵”, 这些都反应了智顗对道教命功兼收并蓄的态度。
  可见,智顗实际上采取了一种融汇型的佛道双修模式,他实际创立的天台宗也就具有了更多的本土气息。后来,佛教广泛采取了这种模式,例如少林武术吸收易筋、洗髓等道教命功而向内家拳发展,中国佛教这种特有的禅武双修的风气正反应了佛道双修的普遍影响。

南北朝时期,佛教禅僧学行道教养生术者甚多。如北魏名僧昙鸾,曾赴江南就陶弘景学道教仙术,著有《调气方》、《疗百病杂丸方》、《论气治疗方》、《服气要诀》等阐发道教养生术。后遇印度僧菩提流支,授以《无量寿经》,乃烧道教仙经,专意弘扬念佛求生净土法门,被日本净土宗奉为祖师。昙鸾的净土宗著述中,虽不见仙学影响之迹,但从《道藏》中所存《昙鸾法师服气法》看,他似乎并未完全否定道教养生术,而把佛教数息禅法融人道教养气法中,形成一种具有佛道融合色彩的养生气功,其法略为:宽坐,放松身体,“念法性平等,生死不二”,经半食顷,闭目举舌奉腭,徐徐长吐气一息二息,气出入声近旁人得闻,初粗渐细,十余息后,声仅自闻。凡觉有痛痒处,便想从呼气中出。天台宗二祖慧思,在《入山誓愿文》中表示为护法故,“愿先成就五通神仙,然后乃学第六神通”,为此,他祈愿诸圣赐以芝草神丹,疗病除饥渴,“借外丹力修内丹”,把道教追求的炼养成仙作为通向佛教涅檠之域的桥梁。天台三祖智颉的禅学体系中,所述六字气治病法,见于此前陶弘景辑的《养性延命录》,引自《仙经》及《明医论》,不见于印度佛典,当出自道教、中医。天台九祖湛然,在文章中对道教炼养成仙说予以肯定。

佛教密宗之说多类道教,包括有道教所擅的服气、服石、炼药、外丹、符祭等方术,追求长生成仙,其与道教的渊源关系,可能早在善无畏、金刚智等人唐弘密之先。据印度传说,1500年前(当中国南北朝初),有华人塔哈乌江至孟加拉一带传授中国密宗(即道教仙术)。印度教密宗经典《度母秘义经》、《摩诃支那功修法》、《风神咒坦特罗》、《须弥山坦特罗》等,皆称印度密宗的“支那功”来自中国。根据泰米尔文密教经典,南印度密教的十八位“成就者”(修行完成了的人)之中有两位来自中国,其泰米尔名字为博迦尔(Bogar)与普里巴尼(Pulipani),这两位大师写过许多关于梵咒、医术和炼丹术的著作,他们于西元3世纪到印度伽耶等地传播道教的医学与化学思想,在印度的化学史与密教史上有重要地位。佛教密典中类似道教仙术之说,大概间接地渊源于印度教密宗,或直接源于道教。

《中国神仙大全》一书中,叙写了唐末五代初峨嵋山道士扬仙公的惊人武功,说他从铁匠铺借来铁锤自击头顶,或令人竭力乱打而毫无损伤,还常入森林中降虎伏豹。剔除这则记载中的神秘和夸张成分,也能领略到他的上乘气功功力和过硬的技法。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峨嵋山临济宗白云禅师用华夏峨眉本有的气功,创编了“峨嵋临济气功”。据已故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巨赞大师(1908-1984年,江苏江阴人)研究考证,白云禅师原为道士,后皈依佛门。他精通医学,将阴阳虚实和人体盛衰之机理,与武术中的动静功法相融汇,寓内功导引按摩术、点穴、布气、针灸于功法中,融养生、医疗、技击为一体,创造出了一套独具特色的临济气功术。因为这种集医、道、武术精华于一身的功法共有12节,后人称之为“峨嵋十二桩功”。按照临济宗的规定,此功只能在宗内秘授,不得外传,故民间知之甚少。康熙元年(1662年)湖北麻城孝感武举姜一怀,来峨嵋山拜金顶朝天和尚为师,得“峨嵋十二桩功”真传,后落户于南充,嫡传此功于后代。山西省中医研究所医师周潜川居士(1907-1972年,原籍四川威远),著有《峨嵋十二桩释密》(1959年山西人民出版社)。1958年,周潜川将全部研究心得传授与巨赞大师。巨赞曾经来川收徒传授峨嵋十二桩功。受巨赞指导的傅伟中先生,于1982年和1985年,由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出版了《峨嵋临济气功-峨嵋十二桩述真》和《峨嵋临济气功-峨嵋天罡指穴法》两书。这些书,对于峨嵋临济气功走出佛门、流布社会、泽惠民众做出了贡献。此功分为文武两抛和大小两种练形法。练习文抛和小练形法,主要是祛病强身;练习文武两抛和大练形法的,既能为他人诊治疾病,又可以防身御敌。

在动功“峨嵋十二桩”的基础上,后来又发展起了静功六大专修功:虚步功、重锤功、缩地功、悬囊功、指穴功、涅磐功。其中指穴功--三十六式天罡指穴法最具威力,它融气功、按摩、点穴、布气和武功为一体,又可称为“气功导引点穴按摩法”。

南宋时期峨嵋山又有个德源长老,模仿猿猴腾跃翻滚动作,创编出一套猴拳。因为武艺高强的德源眉毛纯白,人称“白眉道人”,故这种拳术叫作“白眉拳”,一直流传至今,现在四川、广东、香港、澳门和美国、欧洲的华人,都有练习。德源长老还把峨嵋山僧道的武技资料搜集起来,结合身身的经验,编写了《峨嵋派拳术术》一书,从理论上对峨嵋武术实践作了系统的总结。这本书是目前找到的有关峨嵋武术的最早文字资料。有学者认为,这本书是峨嵋派武术发展成熟并自成体系的标志。

鼎盛

明代,峨嵋派武术进入鼎盛时期,英才辈出,高手林立,其拳法更为精湛。上引明人唐顺之的《峨嵋道人拳歌》,生动而形象地描述了明代峨嵋派拳术术的高超技艺,从起势到收势的全过程,其神态、劲力、身法、击法、呼吸、节奏等各个环节,都记叙得细致入微。他用“忽而竖发一顿足,岩石迸裂惊沙走”赞其硬功卓绝;用“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颂其软功柔韧;用“去来星女掷灵梭,夭矫天魔翻翠袖”形容其动作敏捷;用“险中吴巧众尽惊,拙里藏机人莫究”概括其伸缩开合,变化自如,可谓精深之至。《峨嵋道人拳歌》其30句,是现今找到的颂扬峨嵋派武术的唯一专题诗篇。

除了拳术和气功,峨嵋派的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的技法,明代时也达到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在中国武林中,峨嵋派的剑术和枪法是最著名的。据传,峨嵋剑是僧人在“白猿二十四法”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动作严谨,招式凶猛,击法明快,以巧取胜。民国时期,清音阁李真法师内功深厚,剑术尤精,有“峨嵋剑仙”之誉,其门人遍及甘陕。明代著名军事家、武术家程冲斗(安徽休宁人 )撰有《耕余剩技》,记述了“峨嵋枪法”、“白眉棍法”等技艺。清康熙年间,曾经师从朱熊占学习峨嵋枪法的明遗民吴殳(1611-1695年,号仑尘子,江苏娄江人)著《手臂录》,精确地阐述各种枪法,其中写道“西蜀峨嵋山普恩禅师,祖家白眉,遇异人授以枪法,立机穴室,峨习两载,一旦悟彻,遂造神化,遍游四方,莫与驾并。枪法一十八札,十二倒手,攻守兼备,破诸武艺。”可见其变幻莫测,精妙绝伦。在峨嵋枪法中,有治心、治身、动静、攻守、审势、戒谨、倒手等技法,大大丰富了峨嵋武术的理论。

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峨嵋山大坪寺僧创编“浪子燕青拳”;五十五年(1790年),山僧模仿青龙白鹤之势,创编“六乘拳”;嘉庆年间(1796-1820年),龙神堂极善法师从山上黑龙江的湍急回旋水势得到启发,花了十年心血,创编出拳刚掌巧腿多变的“乌龙拳”。清末,仙峰寺神灯长老和紫芝洞清虚道长,与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各派武林高手交流,尔后回峨嵋山,苦心编出“峨嵋子午门武术”,以其多在每天的子、午二时练习而命名。其风格以子午拳为代表,还有子午枪、子午刀、子午剑、子午棍等器械技法。又有碧云、静云二道长创“八封拳”;光绪三年(1877年)付云和尚创“虎爪拳”。

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的“记室”(秘书)何崇政(四川名山人),兵败脱难后,削发为僧法号湛然,来往于川西、川东等地,以哥老会的组织形式,结交八方豪杰志士反清,曾经在峨嵋山住锡多年。他撰有《峨嵋派拳术谱》一书(亦称《拳乘》),开篇有诗“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嵋月,光辉满江湖。”其中“一树”指峨嵋武术,“五花”指巴蜀的五个片区,而“八叶”则指四川武林中的“僧岳、赵、杜、洪、化、字、会”八个门扔。尽管现在四川武术界对“五花”有不同解释,对八个门派是否都属于峨嵋派尚有争议,但足以说明峨嵋派武术博采众长,其流传之广和门派之众多。

峨嵋山

峨嵋派中有一种独特的器具--峨嵋刺,形似女人的发簪,在特定条件下可以作为刺杀武器;还有玉女拳等功法。有些武侠小说将这些神奇功法和器具加以演绎渲染,甚至借虚构的武林高手之口,推衍出峨嵋派武术为某些尼姑、女侠开创,使不少人对峨嵋武术源流产生了种种误解,很需要正本清源。

在长期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峨嵋派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与少林派、武当派相比较,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特别强调内外兼修。其实,这三大派各有精微造诣,都讲究内修外练,体用兼备,只是程度不同。少林派由僧人所创,大开大合,硬攻直上,抢先进攻,以腿法著称,善于先发制人,属于外家拳;武当派系道士所创,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动静结合,借力打力、属于内家拳;而峨嵋派则为道、僧共创,更加注重内外兼修。从上述“峨嵋十二桩功”和“天罡指穴法”可以看出,它既重视内气的修练,又讲究形体的结合,似快而慢,似柔而刚,刚柔相济,长短并用。

峨嵋派在传承中善于吸收和融会其他门派的功法,也给其他门派输送了血液。他们在相互切磋中取长补短,不断推陈出新。隋代末年,云游到峨嵋山的河南嵩山少林寺武僧云昙,就曾将少林拳法传授给了峨嵋僧人。明代洪武年间,著名道士张三丰曾经到峨嵋山传道,并向峨嵋僧人学习了火龙拳、通臂拳等,尔后回武当山创编了内家拳。这武当内家拳“六路十段锦”的歌诀,第一句便是“佑神通臂最为高”,明白地道出了它与峨嵋通臂拳的密切关系。清乾隆年间,善擒拿术的江西武术大师杜观印,来四川传授过“杜门拳”。光绪年间,广西杜林有姓周号大侠者到峨嵋山与武僧共创“字门拳”。

5发展现状

关于峨嵋派武术的历史资料,零星而分散,很难搜集齐全。由于三大派武术的起源和发展都与道教密切相关,使之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而有些明清时期创编的拳术或其它套路,往往托名唐宋或更早的高人,又无法考证,关于它的错综复杂门派,至今还难以全面地概述。

清末以后,由于洋枪洋炮的输入,武术的御敌功能不再具有广泛的意义。三大派武术都渐渐式微了,但是仍然有许多民间人士以强身健体为目的而习武,只是人数越来越少了。1983年,四川省体育运动委员会为抢救、挖掘和弘扬峨嵋派武术,征集到许多武术资料,采访了巴蜀境内数千名60岁以上的老拳师,对他们的技法进行录像,收集到了68个门派、2368种徒手、器械、对练套路、练功方法和技击项目,比同期收集到的少林派武术250多种更为丰富多彩。

峨嵋神功在海外也有流传,今英国有黄纪富、史密斯等人成立的“国际白眉武术联合会”,美国有陈坚、陈朝辉父子创立的峨嵋武术馆,意大利也有徐浩建立的峨嵋武术馆,加拿大的李蓉创办了峨嵋武术气功保健中心,创编了三星太极拳。擅长蛇拳的加籍华人梁守喻多次组织加拿大与四川武术的交流。

1982年之后, 少林派凭借电影《少林寺》风靡中国而鹊声再起,迅速发展;武当派奋起直追,也有一定的规模。相对来说,起源最早、种类最多,武术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峨嵋派,反倒薄弱得多。近20年来,为振兴峨嵋派武术,先后设立了四川省武术馆,成立了四川武术协会;乐山市、峨嵋山市、夹江县、眉山市和成都市建起了许多所武馆或武术学校;峨嵋山市政府开始在中小学里推广武术操,从少年儿童抓起。由乐山大佛文武学校组成的“峨嵋武术表演团”,多次在峨嵋山、成都、重庆、深圳和香港等地表演以彰显之。也有不少外国青年,到乐山大佛文武学校学习峨嵋派武术。2002年9月,乐山第四届国际旅游大佛节中,在峨嵋山举办了“少林、武当、峨嵋三大门派武术精英赛”,以促进峨嵋派武术的振兴。

成立于2004年夏的中国峨嵋武术研究会,会员迅速发展到500多人,认真整理峨嵋派武术资料,研究弘扬之法,积极从青少年中培养武术尖子,已经涌现出“峨嵋十三剑”等一批年轻的高手。

6相关文献记载

从明代开始有峨眉派的记载,明代中叶人唐顺之(1507一1560即正德二年到嘉靖三十九年在世)的《荆川先生文集》里,有一首《峨眉道人拳歌》:

忽然竖发一顿足,崖石进裂惊沙走。

来去星女掷灵梭,夭矫矢魔翻翠袖。

自身直指日车停,缩首斜钻针眼透。

百折连腰尽无骨,一撒通身皆是手。

余奇未竟己收场,鼻息无声神气守。

道人变化固不测,跳上蒲团如木偶。

真是“静如处子,动如脱兔”,倏忽神奇,变化万方,难怪要引起诗人的极大兴奋了。

峨眉派的分支,据清初《峨眉拳谱》上说:

一树开五花,五花八叶扶,皎皎峨眉月,光辉满江湖。“五花”是从地域角度所分的五大支派:

一、黄陵派,据说从陕西流入;

二、点易派,以川东涪陵点易洞而得名;

三、青城派,以川东道家胜地青城山得名;

四、铁佛派(云顶派),川北较为盛行;

五、青牛派。以川东丰都青牛山而得名。

“八叶”是从技击风格角度所分的八派:

一、僧门,据说传自少林憎人,故名。又称“申门”。特点是巧、快、灵、动,如猢狲状,别名“狲门”。

二、岳门、据说由岳飞所传,特点是矮桩,手法不划圆不成拳。

三、赵门,据说为赵匡胤所传,借鉴少林派太诅长拳(据说也是赵匡胤所传)等拳法,特点是高桩。又因习练红拳,称为“红门”。

四、杜门,以传说中诸葛亮八阵图之“杜门”而得名,一说拳法传于自然门杜观印。特点是封锁严密,善于防守。

五、洪门,相传以明太诅洪武年号而得名,习练大、小洪拳,特点是刚劲。

六、化门,又称“蚕闭门”、“缠闭门”,三十六闭手如春蚕吐丝,绵绵不断,紧封敌手,使其不能施展。

七、字门,又称“智门”,因收势摆成字形而得名,特点是高桩长手,起伏大。

八、会门,又称”慧门”,以神拳为代表,,讲究观师默像,念咒语,颇为神秘。

峨眉派总的特点,在于亦刚亦柔,如玉树临风,是诸家武术中姿态优美的一种。有诗赞峨眉派说(见孟宪超《对峨眉派拳术的进一步探讨》,《武林》1987年第四期):

绝艺惊人侠士风,千年击技古今同。

堪开玄理树新帜,悟透禅机弃旧功。

假身玉女虚是实,真谛峨眉有非空。

诸家应复昔时而,妙处良然在个中。

虽非“天下第一”,亦不妨自成一格吧。

7历史渊源

峨眉派祖师是郭襄女侠?

金庸著名武侠小说《倚天屠龙记》中通过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的弟子俞莲舟对峨眉武术起源有一个"著名结论"--"俞莲舟道:‘恩师与郭女侠在少室山下分手之后,此后没再见过面。恩师说,郭女侠心中念念不忘于一个人,那便是在襄阳城外飞石击死蒙古大汗的神雕大侠杨过。郭女侠走遍天下,找不到杨大侠,四十岁那年忽然大彻大悟,便出家为尼,后来开创了峨嵋一派.说这个结论"著名",是因为它出自中国新派武侠小说宗师金庸笔下,并因《倚天屠龙记》在海内外的大量发行而传播甚广。由于金庸本人巨大的影响力和他书中常以史实夹杂虚构的写法讲述故事,使得他笔下的"野史"往往被很多人误认为是"正史",因此,峨眉派是女侠郭襄所创,峨眉武术源自"九阳真经"之类"小说家言"竟使很多读者笃信不疑。一些读者甚至穿凿附会地说:"郭襄的武功传至灭绝师太、纪晓芙、周芷若等后世,峨眉派的许多招式,也都具有女性的色彩,如剑法中的文姬挥笔、索女掸尘、西子洗面、越女追魂等都是女子的姿态。又如峨眉派的著名兵器峨眉刺,又称玉女簪,也是由女子发簪变来的。"

《武林》1986年第4期刊载的《峨眉拳》一文则称:"祖师原为一道姑,后入佛门。师善技击,善研各家拳法……积十三年,始臻大成,身旁弟子习之,呼之玉女拳法,同道相誉,称峨眉拳,后弟子至峨眉山,偶谐其音,始称峨眉,此拳名之始未也。

起于战国,成于南宋"是本来面目

记者在近日的采访中,通过对大量峨眉武术典籍资料的翻阅和对峨眉武术传人的采访,发现《倚天屠龙记》中的说法完全是金大侠的"想当然",并没有任何依据。而《武林》所载一文《峨眉拳》也始终没有被峨眉派传人承认。而目前得到公认的却是,历史上的峨眉武术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而不是宋末元初;峨眉武术创始人是战国武师司徒玄空,而不是郭襄女侠;开创峨眉派的应为南宋峨眉山白云禅师和白眉道人,他们都是男人而不是尼姑。在"峨眉武术文化论坛"上,四川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乐山文化名人魏奕雄先生提出的"峨眉武术起于战国,成于南宋"论述得到了与会武术名人、峨眉派传人们的一致认同。据了解,魏先生对峨眉武术关注多年,经过对大量历史文献的考证,才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魏先生告诉记者,战国时期的司徒玄空,号动灵,耕食于峨眉山中。他模拟猿猴动作,在狩猎术基础上创编了一套攻守灵活的"峨眉通臂拳",据说学徒甚众。因为司徒玄空常着白衣,徒众们称之为"白猿祖师"。峨眉武术正是发源于此。而宋朝以后,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成为我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僧人甚多,其中习武者不少。南宋建炎年间,峨眉山白云禅师将阴阳虚实和人体盛衰之机理,与武术中的动静功法相糅杂,相融合,创编出"峨眉气桩功",因其类共有十二节,后人称之为"峨眉十二桩功"。同一时期的德源长老模仿猿猴腾跃动作,编出一套猿拳,由于德源和尚眉毛纯白,人称白眉道人,所以武术界又将猿拳称作"白眉拳"。白眉道人所著的《峨眉拳术》一书,从理论上对峨眉派武术作了系统的总结。应该说,这本书就是峨眉派武术发展成熟并自成体系的标志。

8金庸武侠

南宋末年,襄阳大侠郭靖与妻子女侠黄蓉力拒蒙古,独守襄阳。其次女名唤郭襄,家学渊源,武功驳杂,而行事纵性,与其外祖黄药师相类,遂有“小东邪”之称。十五岁时过黄河风陵渡口偶识神雕大侠杨过,从此芳心可可,独属其人。杨过在她十六岁生日上率江湖群豪以贺,其后杨过与小龙女重逢,并于第三次华山论剑后与众人在华山分别,从此郭襄开始了她在江湖中寻找杨过的旅程。

三年后,郭襄途经少室山,拜访少林无色禅师。适逢昆仑派祖师何足道来少林挑战。因山间偶遇,郭襄乃奏考磐,而何因此而暗恋郭襄,特意为奏蒹葭相和。少林一战,何足道技惊全场,却又终于被觉远大师之徒张君宝击败,故返回西域而创昆仑一派,而觉远也因张君宝被指为偷艺而不得不带张与郭襄逃亡。是夜,觉远口颂“九阳真经”圆寂,郭襄、张君宝、无色皆有所悟。无色创少林九阳功;张君宝也因此而开创武当,自号三丰;郭襄仍然行走江湖,希望能与杨过碰面,却始终没能再见,在四十岁那年,她忽然大彻大悟,在峨嵋出家为尼,从而开创了峨嵋派。

据传黄蓉在襄阳城破之前曾将杨过赠与郭襄的玄铁重剑熔化而铸倚天剑和屠龙刀,内藏兵法秘奥与武学精要,分授次女郭襄与小儿子郭破虏,并留下“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 这几句话。

峨嵋第二代掌门为风陵师太,其法号也是郭襄为纪念与杨过的初逢(风陵渡)而起的。她的弟子,即灭绝师太的师哥孤鸿子与明教高手杨逍约斗不敌,负气而亡,将倚天剑失落并留入官府。

风陵传衣钵于灭绝师太,灭绝也终于重新抢回倚天剑,并广招弟子,使峨嵋声誉日隆,成为与少林、武当、昆仑相抗礼的四大门派之一。

以上内容来自百度百科

书中描述

【1】卫四娘尚未回答,忽听得南边号角之声,呜呜不绝。昆仑派的一名弟子走到舱门口,说道:“崆峒派和峨嵋派的接应到了。”西华子和卫四娘大喜。

【2】张翠山却又多了一重心事:“峨嵋派还不怎样,崆峒派却和大哥结有深仇。他伤过崆峒五老,夺了崆峒派的《七伤拳经》,他们自然要苦苦追寻他的下落。”

【3】过了好一会,崆峒和峨嵋两派各有六七人走进船舱,和俞莲舟、西华子、卫四娘等见礼。崆峒派为首的是个精干枯瘦的葛衣老人,峨嵋派为首的则是个中年尼姑。这干人见到天鹰教的李天垣等坐在舱中,都是一愕。

【4】西华子大声道:“唐三爷,静虚师太,武当派跟天鹰教联了手啦,这一回咱们可得吃大亏。”那矮瘦葛衣老人唐文亮是崆峒五老之一,中年尼姑静虚师太是峨嵋派第四代大弟子,都是武林中颇有名望的好手,听到西华子这么说,都是一怔。静虚师太为人精细,素知西华子的毛包脾气,还不怎样。

【5】张翠山和殷素素听了,都慨然赞叹。俞莲舟道:“当年听得觉远祖师传授《九阳真经》的,共有三位。一是恩师,一是少林派的无色大师,另一位是个女子,那便是峨嵋派的创派祖师郭襄郭女侠。”殷素素道:“我曾听爹爹说,郭女侠是位大有来头的人物,她父亲是郭靖郭大侠,母亲是丐帮的黄帮主黄蓉,当年襄阳失陷,郭大侠夫妇双双殉难。”

【6】这事张翠山早听师父说过,殷素素却是第一次听到,极感兴趣,说道:“原来峨嵋派上代与武当派还有这样的渊源。这一位郭襄郭女侠,怎地又不嫁给张真人?”

【7】殷素素将无忌放下地来,紧紧握住他手,说道:“这些大半是女子啊。二伯,她们都是昆仑派的么?”俞莲舟道:“不,是峨嵋派的。”张翠山奇道:“峨嵋派的?你怎说多多拜上‘铁琴先生’?”

【8】殷素素道:“你怎知她们是峨嵋派的?认出了人么?”

【9】张翠山点头道:“二哥以指击剑,她们还是撒剑的好,受伤倒轻。峨嵋派的内功本是极好的,只是未有适当功力便贸然运使,遇上高手,不免要吃大亏。二哥倘若真将她们当作敌人,这两个女娃娃早就尸横就地了。可是峨嵋派跟咱们向来是客客气气的啊。”

【10】俞莲舟道:“恩师少年之时,受过峨嵋派祖师郭襄女侠的好处,因此他老人家谆谆告诫,决不可得罪了峨嵋门下弟子,以保昔年的香火之情。我以指击剑,发觉到对方内劲不对时,收势已然不及,终于伤了二人。虽然这是无心之失,总是违了恩师的训示。”

【11】殷素素笑道:“好在你最后说是向铁琴先生请罪,不算是正面得罪了峨嵋派。”

【12】这时他们的座船早已顺水向下游,影踪不见。六艘小船均已沉没,舟中桨手湿淋淋的一个个爬上岸来。殷素素道,“这些都是峨嵋派的么?”俞莲舟低声道:“多半是巢湖的粮船帮。”殷素素望了一眼地下明晃晃的五柄长剑,俯身想拾起瞧瞧。俞莲舟道:“别动她们的兵刃,倘若剑上刻得有名字,咱们以后便无法假作不知。这就走罢!”殷素素这时对这位二伯敬服得五体投地,应道:“是!”携了无忌之手,走向江岸大道。

【13】四人走近马匹,见柳树上钉着一张纸。张翠山取下看时,见纸上写道:“敬奉坐骑三匹,以谢毁舟之罪。”字是炭条写的,仓卒之际,字迹甚是潦草,笔致柔软,显是女子手笔。殷素素笑道:“峨嵋派姑娘们画眉用的炭笔,今日用来写字条给武当大侠。”俞莲舟道:“她们倒也客气得很。”于是解下马匹,三人分别乘坐。无忌坐在母亲身前,大是兴奋。

【14】张翠山见了适才峨嵋派众女的所为,料是为了寻问谢逊的下落而来,说道:“原来义兄跟峨嵋派也结下了梁子,我在冰火岛上却没听他说起过。”

【15】俞莲舟叹道:“峨嵋派门规极严,派中又大多是女弟子。灭绝师太自来不许女弟子们随便行走江湖。这次峨嵋派竟然也跟天鹰教为难,我们当时颇感诧异,直到最近方始明白了其中缘故,原来河南开封金瓜锤方评方老英雄有一晚突然被害,墙上留下了‘杀人者混元霹雳手成昆也’十一个血字。”

【16】殷素素问道:“那方评是峨嵋派的么?”俞莲舟道,“不是。灭绝师太俗家姓方,那方老英雄是灭绝师太的亲哥哥。”张翠山和殷素素同时“哦”的一声。

【17】张松溪一直在盘算敌我情势,见峨嵋六弟子到来,稍稍宽心,暗想:“纪姑娘是六弟未过门的妻子,待会儿若是说僵了动手,峨嵋派或会助我们一臂之力。”

【18】只有峨嵋派送的才是真正重礼,十六色珍贵玉器之外,另有一件大红锦缎道袍,用金线绣着一百个各不相同的“寿”字,花的功夫甚是不小。静玄师太向张三丰言道:“这是峨嵋门下十个女弟子合力绣成的。”张三丰心下甚喜,笑道:“峨嵋女侠拳剑功夫天下知名,今日却来给老道绣了这件寿袍,那真是贵重之极了。”

【19】这些人连袂上山,除了峨嵋派之外,原是不惜一战,以求逼问出金毛狮王谢逊的下落,但武当派威名赫赫,无人敢单独与其结下梁子。倘若数百人一涌而上,那自是无所顾忌,可是要谁挺身而出,先行发难,却是谁都不想作这冤大头。

【20】他四人隔着数道门户,各运内力互相对答,便如对面晤谈一般。峨嵋派静玄师太、静虚师太,崆峒派的关能、宗维侠、唐文亮、常敬之等功力不逮,便插不下口去。其余各帮各派的人物更是心下骇然,自傀不如。

【21】张翠山磕了三个头,说道:“多谢恩师。弟子有一独生爱子,落入好人之手,盼恩师救他脱出魔掌,抚养他长大成入。”站起身来,走上几步,向着空闻大师、铁琴先生何太冲、崆峒派关能、峨嵋派静玄师太等一干人朗声说道:“所有罪孽,全是张翠山一人所为。大丈夫一人做事一人当,今日教各位心满意足。”说着横过长剑,在自己颈中一划,鲜血迸溅,登时毙命。

【22】峨嵋派众人最后起身告辞。纪晓芙见殷梨亭哭得伤心,眼圈儿也自红了,走近身去,低声道:“六哥,我去啦,你……你自己多多保重。”殷梨亭泪眼模糊,抬起头来,硬咽道:“你们……你们峨嵋派……也是来跟我五哥为难么?”纪晓芙忙道:“不是的,家师只是想请张师兄示知谢逊的下落。”

【23】两年前武当山上一会,少林、武当双方嫌隙已深。张三丰一代宗师,以百余岁的高龄,竟降尊纡贵的去求教,自是大失身分。众人念着张翠山的情义,明知张三丰一上嵩山求教,自此武当派见到少林派时再也抬不起头来,但这些虚名也顾不得了。本来峨嵋派也传得一份“九阳真经”,但掌门人灭绝师太脾气十分孤僻古怪,张三丰曾数次致书通候,命殷梨亭送去,灭绝师太连封皮也不拆,便将信原封不动退回。眼下除了向少林派低头,再无别法了。

【24】贫道当年服侍觉远大师,得蒙授以‘九阳真经’。这部经书博大精深,只是其时贫道年幼,所学不全,至今深以为憾。其后觉远大师荒山诵经,有幸得闻者共是三人,一位是峨嵋派创派祖师郭女侠,一位是贵派无色掸师,另一人便是贫道。贫道年纪最幼资质最鲁,又无武学根底,三派之中,所得算是最少的了。”

【25】彭和尚睁大了眼睛,竟不转瞬,淡淡的道:“素仰峨嵋派灭绝师太行事心狠手辣,她调教出来的弟子自也差不了。彭莹玉今日落在你手里,你便施展峨嵋派的拿手杰作吧!”

【26】纪晓芙长剑横出,轻轻巧巧的将丁敏君这一剑格开了,说道:“师姊,这人已然无力还手,这般伤害于他,江湖上传将出去,于咱们峨嵋派声名不好。”

【27】她同门姊妹吵嘴,旁人都听得没头没脑,这时才隐约听出来,似是峨嵋派掌门灭绝师太对纪晓芙甚是喜爱,颇有相授衣钵之意,丁敏君心怀嫉妒,这次不知抓到了她甚么把柄,便存心要她当众出丑。张无忌一直感念纪晓芙当日对待自己的一番亲切关怀之情,这时眼见她受逼,恨不得跳出去打丁敏君几个耳光。

【28】那日在武当山上,纪晓芙见张翠山、殷素素自杀身亡,怜悯张无忌孤苦,曾柔声安慰,又除下自己颈中黄金项圈,要想给他。但张无忌当时心中愤激悲痛,将所有上山来的人,都当作是迫死他父母的仇人,因之对纪晓芙出言顶撞,使她难以下台。后来张无忌年纪大后,得知当日父亲和诸师伯叔曾拟和峨媚诸侠联手,共抗强敌,才知峨嵋派其实是友非敌,而于纪晓芙对他的一番心意,事后回想,心中更常自感激。

【29】张无忌于是将昨晚见到胡青牛偷入她茅舍下毒的事说了,又道:“我闻到你那碗‘八仙汤’中,有铁线草和透骨菌的刺鼻气味。这两味药本来也有治伤之效,但毒性甚烈,下的分量决不能重,尤其和八仙汤中的八昧伤药均有冲撞,于你身子大有损害。虽不致命,可就缠绵难愈了。”纪晓芙道:“你说余外的十四人也是这样,这事更加奇怪。就算我爹爹或是峨嵋派无意中得罪了胡先生,但不能那一十四人也均如此。”

【30】纪晓芙听他说得天真,将天下事瞧得忒煞轻易,不禁苦笑,缓缓说道:“孩子,也不是我有意对不起你殷六叔,当时我是事出无奈,可是……可是我也没后悔……”瞧着张无忌天真纯洁的脸孔,心想:“这孩子的心地有如一张白纸,这些男女情爱之事,还是别跟他说的好,何况眼前之事,也不见得与此有关。”说道:“我和丁师姊闹翻后,从此不回峨嵋,带着不儿,在此以西三百余里的舜耕山中隐居。两年多来,每日只和樵子乡农为伴,倒也逍遥安乐。半个月前,我带了不儿到镇上去买布,想给不儿缝几件新衣,却在墙角上看到白粉笔画着一圈佛光和一把小剑,粉笔的印痕甚新。这是我峨嵋派呼召同门的讯号,我看到后自是大为惊慌,沉吟良久,自忖我虽和丁师姊失和,但曲不在我,我也没做任何欺师叛门之事,今日说不定同门遇难,不能不加援手。于是依据讯号所示,一直跟到了凤阳。

【31】“这日等了一天,不见我峨嵋派同门到来,后来却又陆续到了几人,有神拳门的、有丐帮的,都说是接到同门邀约,到临淮阁酒楼聚会。第二天又有几个人到来,但个个是受人之约,没一个是出面邀约的。大家商量,都起了疑心:莫非是受了敌人的愚弄?

【32】张无忌见是一个女子,惊奇无比,问道:“你……你是谁?”那妇人背心中了峨嵋派的重手,疼得脸色惨白,说不出话来。纪晓芙也问:“你是谁?为甚么几次三番来害我?”那妇人仍然不答。纪晓芙拔出长剑,指住她胸口。

【33】忽听得一个清脆的女子声音说道:“晓芙,怎地如此不争气?走过去便走过去!”纪晓芙又惊又喜,回身叫道:“师父!”但背后并无人影,凝神一瞧,才见远处有个身穿灰布袍的尼姑缓缓走来,正是峨嵋派掌门、师父灭绝师太。她身后还随着两名弟子,一是师姊丁敏君,一是师妹贝锦仪。

【34】金花婆婆咳嗽两声,向灭绝师太瞪视两眼,点了点头,说道:“嗯,你是峨嵋派的掌门,我打了你的弟子,你待怎样?”

【35】金花婆婆道:“我跟峨嵋派无冤无仇,打过一次,也就够啦。阿离,咱们走罢!”说着慢慢转过身去。

【36】金花婆婆淡淡一笑,说道:“当年峨嵋派郭襄郭女侠剑法名动天下,自然是极高的,但不知传到徒子孙手中,还剩下几成?”

【37】金花婆婆心头立时闪过武林中相传的那六句话:“武林至尊,宝刀屠龙。号令天下,莫敢不从。倚天不出,谁与争锋?”喃喃道:“原来倚天剑落在峨嵋派手中。”

【38】“我心中惊慌,连忙逃走。那人也不追来。第二天早晨,我在店房中醒来,见我的长剑好端端地放在枕头边。我大吃一惊,出得客店时,只见那人又跟上我了。我想跟他动武是没用的了,只有向他好言求恳,说道大家非亲非故,素不相识,何况男女有别,你老是跟着我有何用意。我又说,我的武功虽不及你,但我们峨嵋派可不是好惹的。”

【39】简捷恶狠狠的狰狞可怕,倒也罢了,这薛公远笑嘻嘻的阴险狠毒模样,张无忌瞧着尤其觉得寒心,大声道:“我是武当子弟,这小妹子是峨嵋派的。你们害了我二人不打紧,武当五侠和灭绝师太能就此罢休吗?”

【40】简捷一愕,“哦”了一声,觉得这话倒是不错,武当派和峨嵋派的人可真惹不起。薛公远笑道:“这里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等你到了我肚里,再去向张三丰老道诉苦罢。”简捷哈哈大笑,说道:“肚里饿得冒出火来啦,你便是我的亲兄弟、亲儿子,我也连皮带骨的吞了你。”转头向薛公远的两个师弟喝道:“快生火烧汤啊。还等甚么?”那二人提起地下的铁锅,一个到溪里去淘水,另一个便生起火来。

【41】张无忌自来极有骨气,若是杀他打他,决不能讨半句饶,但这时身陷歹人之手,竞要给人活生生的煮来吃了,不由得张惶失措,哀求了几句。薛公远反而不住嘲笑:“哈哈,武当派、峨嵋派的弟子在江湖上逞强称霸,今日却给我们一口一口的咬来吃了,张三丰和灭绝老尼知道了,不气死才怪。”

【42】当日何太冲在后堂设了筵席,款待张无忌与杨不悔。张无忌心想杨不悔是纪晓芙的私生女儿,说起来于峨嵋派的声名有累,因此当何太冲问起她的来历时,含糊其辞,不加明言。

【43】张无忌不肯示弱,不愿呼痛,但终究还是“啊”的一声叫了出来,说道:“她是你的女儿,她妈妈便是峨嵋派女侠纪晓芙。”

【44】杨逍又细问了一遍纪晓芙临死的言语,垂泪道:“灭绝恶尼是逼她来害我,只要她肯答应,便是为峨嵋派立下大功,便可继承掌门人之位。唉,晓芙啊,晓芙,你宁死也不肯答允。其实,你只须假装答允,咱们不是便可相会、便不会丧生在灭绝恶尼的手下了么?”

【45】他转念未定,那少女和她身后六人已然走近。张无忌一看之下,这一惊更是非同小可,原来那六人他无一不识,左边是武青婴、武烈、卫壁,右边是何太冲、班淑娴夫妇,最右边是个中年女子,面目依稀相识,却是峨嵋派的丁敏君。

【46】那村女道:“指使我来杀朱长龄的,是昆仑派何太冲夫妇。峨嵋派的灭绝师太。”

【47】那村女脸色微变,低声道:“峨嵋派又有人来了。”

【48】说道:“我骗你作甚?想不到峨嵋派中一个年轻姑娘,武艺竟恁地了得。”

【49】张无忌望着周芷若的背影,见她来时轻盈,去时蹒跚,想起当年汉水舟中她对自己喂饮喂食、赠巾抹泪之德,心想但愿她受伤不重。那村女忽然冷笑道:“你不用担心,她压根儿就没受伤。我说她厉害,不是说她武功,是说她小小年纪,心计却如此厉害。”张无忌奇道:“她没受伤?”那村女道:“不错!我一掌斩中她肩头,她肩上生出内力,将我手掌弹开,原来她已练过峨嵋九阳功,倒震得我手臂微微酸麻。她哪里会受甚么伤?”张无忌大喜;心想:“原来灭绝师太对她青眼有加,竞将峨嵋派镇派之宝的峨嵋九阳功传了给她?”

【50】张无忌身子一颤,惊道:“你说甚么?”蛛儿道:“你眼睛瞎了,就瞧不见我的丑模样,就不会去瞧峨嵋派那个周姑娘。倘若你还是忘不了她,我便一指戳死你,一指戳死峨嵋派的周姑娘,再一指戳死我自己。”她说着这些奇怪的话,但声调自然,似乎这是天经地义的道理一般。张无忌听她说得凶恶狠毒,心头怦的一跳。

【51】便在此时,忽然远远传来一个苍老的声音:“峨嵋派周姑娘,碍着你们甚么事了?”

【52】只听得外面那人冷冷的道:“出来!还能在这里面躲一辈子么?”蛛儿握了握张无忌的手,掀开茅草,走了出来。只见小屋两丈外站着一个白发萧然的老尼,正是峨嵋派掌门人灭绝师太。她身后远处有数十人分成三排奔来。

【53】正走之间,忽听得马蹄自西而来。灭绝师太做个手势,众 弟子立时在沙丘之后隐身伏下。两人分挺短剑,对住张无忌和蛛儿的后心,意思非常明白,峨嵋派是在伏击敌人,张无忌等若出声示警,短剑向前一送,立时便要了他们的性命。

【54】峨嵋派虽然人多,却不以众攻寡。两名女弟子、两名男弟子遵从静玄师太呼喝号令,分别上前堵截。魔教的四人手持弯刀,出手甚是悍狠。但峨嵋派这次前来西域的弟子皆是派中英萃,个个武艺精强,斗不七八合,三名魔教徒众分别中剑,从马上摔了下来。

【55】余下那人却厉害得多,砍伤了一名峨嵋男弟子的左肩,夺路而走,纵马奔出数丈。峨嵋派排行第三的静虚师太叫道:“下来!”步法迅捷,欺到那人背后,拂尘挥出,卷他左腿。那人回刀挡架,静虚拂尘突然变招,刷的一声,正好打在他的后脑。这一招击中要害,拂尘中蕴蓄深厚内力,那人登时倒撞下马。不料那人极是剽悍,身受重伤之下,竟图与敌人同归于尽,张开双臂,疾向静虚扑来。静虚侧身闪开,一拂尘又击在他的胸口。

【56】这老尼若要拦下那只白鸽,只一举手之劳,有何难处?可是她偏生不理,任由众弟子自行处理。”想起当年静玄带同纪晓芙等人上武当山向太师父祝寿,隐然与昆仑、崆峒诸派掌门人分庭抗礼,这些峨嵋派的大弟子显然在江湖上都已颇有名望,任谁都能独当一面,处分大事,对付魔教中的几名徒众,自不能再由灭绝师太出手,静玄、静虚亲自动手,已然将对方的身分抬高了。

【57】二更时分,忽听得叮铃、叮铃的驼铃声响,有一头骆驼远远奔来。众人本已睡倒,听了一齐惊醒。骆驼声本从西南方响来,但片刻间便自南而北,响到了西北方。随即转而趋东,铃声竟又在东北方出现。如此忽东忽西,行同鬼魅。众人相顾愕然,均想不论那骆驼的脚程如何迅速,决不能一会儿在东,一会儿在西,听声音却又绝不是数人分处四方,先后振铃。过了一会儿,驼铃声自近而远,越响越轻,陡然之间,东南方铃声大振,竟似那骆驼像飞鸟般飞了过去。峨嵋派诸人从未来过大漠,听这铃声如此怪异,人人都暗暗惊惧。

【58】峨嵋派余人也随即惊觉,昨夜各人轮班守夜,如何竟会不知有人混了进来?灭绝师太何等功夫,便是风吹草动,花飞叶落,也逃不过她的耳目,怎地人群中突然多了一人,直到此时才见?各人又惊又愧,早有两人手挺长剑,走到那人身旁,喝道:“是谁,弄甚么鬼?”

【59】张无忌心中忽起怜悯之意:“难道威名赫赫的峨嵋派竟会在西域一败涂地,甚至全军覆没?”又想:“周姑娘我却非救不可。可是魔教人物这等厉害,我又有甚么本事救人?”

【60】过了一会,才听得灭绝师太说道:“咱们六大门派这次进剿光明顶,志在必胜,众妖邪便齐心合力,咱们又有何惧?只是相斗时损伤必多,各人须得先心存决死之心,不可意图侥幸,心有畏惧,临敌时堕了峨嵋派的威风。”

【61】只听灭绝师太道:“俗语说得好:‘千棺从门出,其家好兴旺。子存父先死,孙在祖乃丧。’人孰无死?只须留下子孙血脉,其家便是死了千人百人,仍能兴旺。最怕是你们部死了,老尼却孤零零的活着。”她顿了一顿,又道:“嘿嘿,但纵是如此,亦不足惜。百年之前,世上又有甚么峨嵋派?

【62】只须大伙儿轰轰烈烈的死战一场,峨嵋派就是一举覆灭,又岂足道哉?”

【63】张无忌见峨嵋派众人虽然大都是弱质女流,但这番慷慨决死的英风豪气,丝毫不让须眉,心想峨嵋位列六大门派,自非偶然,不仅仅以武功取胜而已,眼前她们这副情景,大有荆轲西入强秦,“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慨。本来这些话在出发之前便该说了,但想来当时以为魔教内乱,举手可灭,没料到魔教在分崩离析之际,群魔仍能联手以抗外侮。今者青翼蝠王这一出手,局面登时大不相同。

【64】灭绝师太冷然道:“杨逍害死你们孤鸿子师伯,又害死纪晓芙,韦一笑害死静虚,峨嵋派和魔教此仇不共戴天。本派自创派祖师郭祖师以来,掌门之位,惯例由女子担任,别说男儿无份,便是出了阁的妇人,也不能身任掌门。但本派今日面临存亡绝续的大关头,岂可墨守成规?这一役之中,只要是谁立得大功,不论他是男子妇人,都可传我衣钵。”

【65】这一晚峨嵋派的戒备外弛内紧,似疏实密,却无意外之事。

【66】张无忌腿伤早愈,但仍是假装不能行走,坐在雪橇之中,好让峨嵋派诸人不加提防,以便俟机和蛛儿脱身逃走。这时他眼光被身前一名峨嵋男弟子挡住了,须得侧身探头,方能见到那四人相斗。只见那中年汉子长剑越使越快,突然间转身过来,一声呼喝,刷的一剑,在一名魔教道人胸口穿过。

【67】峨嵋群弟子这时才大声喝起彩来。连灭绝师太也点了点头,跟着叹息一声。这一声长叹也许是说:武当派有这等佳弟子,我峨嵋派却无如此了得的传人。更也许是说:晓芙福薄,没能嫁得此人,却伤在魔教淫徒之手。在灭绝师太心中,纪晓芙当然是为杨逍所害,而不是她自己击死的。

【68】蛛儿一直旁观不语,这时突然说道:“殷六侠,我跟你打听一个人,成吗?”殷梨亭手中捧着一碗汤面,回过头来,说道:“这位小师妹尊姓大名?不知要查问何事?但教所知,自当奉告。”神态很是谦和。蛛儿道:“我不是峨嵋派的。我是给他们捉了来的。”

【69】殷梨亭起先只道她是峨嵋派的小弟子,听她这么说,不禁一呆,但想这小姑娘倒很率直,问道:“你是魔教的么?”

【70】在酣斗的四人之旁,站着六个身穿黄袍的汉子,袍上各绣红色火焰,自是魔教中人。这六人远远站着,并不参战,眼见殷梨亭和峨嵋派众人赶到,六人中一个矮矮胖胖的汉子叫道:“殷家兄弟,你们不成了,夹了尾巴走罢,老子给你们殿后。”穿仆人装束的一人怒道:“厚土旗爬得最慢,姓颜的,还是你先请。”

【71】殷梨亭只因曾和纪晓芙有婚姻之约,才算比灭绝师太低了一辈,倘若张三丰和峨嵋派祖师郭襄平辈而论,那么灭绝师太反过来要称殷梨亭为师叔了。好在武当和峨嵋门户各别,互相不叙班辈,大家各凭年纪,随口乱叫。但那青年书生称峨嵋弟子为师伯师叔,静玄等人自非谦让不可。

【72】殷梨亭道:“青书,咱们走罢。”宋书青道:“崆峒派预定今日中午在这一带会齐,但这时候还不到,只怕出了岔子。”殷梨亭脸有忧色,道:“此事甚为可虑。”宋青书道:“殷六叔,不如咱们便和峨嵋派欢位前辈同向西行罢。”殷梨亭点头道:“甚好。”

【73】他随口呼喝,号令峨嵋派的三十多名弟子分占八卦方位。峨嵋众人正当群龙无首之际,听到他的号令之中自有一番威严,人人立即遵从。这么一来,青翼蝠王韦一笑已无法顺利大兜圈子,纵声尖笑,将手中抱着那人向空中掷去,疾驰而逝。

【74】灭绝师太伸手接住从空中落下的弟子,只听得韦一笑的声音隔着尘沙远远传来:“峨嵋派居然有这等人才,灭绝老尼了不起啊。”这几句话显是称赞宋青书的。灭绝师太脸一沉,看手中那名弟子时,只见他咽喉上鲜血淋漓,露出两排齿印,已然气绝。

【75】灭绝师太又是惭愧,又是痛恨,她自接任掌门以来,峨嵋派从未受过如此重大的挫折,两名弟子接连被敌人吸血而死,但连敌人面目如何竟也没能瞧清。

【76】她呆了半晌,瞪目问宋青书道:“我门下这许多弟子的名字,你怎地竟都知道?”宋青书道:“适才静玄师叔给弟子引见过了。”灭绝师太道:“嘿,入耳不忘!我峨嵋派哪有这样的人才?”

【77】宋青书道:“家父传授晚辈剑法之时,说道当世剑术通神,自以本门师祖为第一,其次便是峨嵋派掌门灭绝前辈。家父说道,武当和峨嵋剑法各有长短,例如本门这一招‘手挥五弦’,招式和贵派的‘轻罗小扇’大同小异。

【78】张无忌道:“这些邪门功夫,学他作甚?殷六……殷六侠说,这韦一笑每施展一次武功,便须吸饮人血,那不是成了魔鬼么?”蛛儿道:“他武功好,便杀死峨嵋派的弟子,要是他轻功差了些,给老尼姑她们捉住,还不是一样给人杀死,只是不吸他的血而已。可是人都死了,吸不吸血又有甚么相干?名门正派,邪魔外道,又怎生不同了?”

【79】原来宋青书和灭绝师太拆招,被她在第五招上使一招“黑沼灵狐”,将宋青书的长剑震上了天空。这一招是峨嵋派祖师郭襄为纪念当年杨过和她同到黑沼捕捉灵狐而创。

【80】灭绝师太却恨极了魔教,兀自挥剑狂杀。倚天剑剑锋到处,剑折刀断,肢残头飞。峨嵋派弟子见师父不退,已经退下了的又再抢上厮杀,变成了峨嵋派独斗锐金旗的局面。

【81】明教锐金旗下教众尚有六十余人,武功了得的好手也有二十余人,在掌旗副使吴劲草率领下,与峨嵋派的三十余人相抗,以二敌一,原可稳占上风。

【82】张无忌道:“是!”只得退开。峨嵋派两名女弟子忙奔过去扶起了大师姊。

【83】她打张无忌的第一掌乃是“飘雪穿云掌”中的一招,第二掌更加厉害,是“截手九式”的第三式,这都是峨嵋派掌法中精华所在。第一掌她只出三分力,第二掌将力道加到七成,料想便算不能将他一掌毙命于当场,至少要叫他筋断骨折,全身萎瘫,再也动弹不得。哪知他俯伏半晌,便又坐起,实是大出她意料之外。依照武林中的比武惯例,灭绝师太原可不必等候他运息疗伤,但她自重身分,自不会在此时乘人之危,对一个后辈动手。

【84】这一掌是峨嵋的绝学,叫做“佛光普照”。任何掌法剑法总是连绵成套,多则数百招,最少也有三五式,但不论三式或是五式,定然每一式中再藏变化,一式抵得数招乃至十余招。可是这“佛光普照”的掌法便只一招,而且这一招也无其他变化,一招拍出,击向敌人胸口也好,背心也好,肩头也好,面门也好,招式平平淡淡,一成不变,其威力之生,全在于以峨嵋派九阳功作为根基。一掌既出,敌人挡无可挡,避无可避。当今峨嵋派中,除了灭绝师太一人之外,再无第二人会使。她本来只想击中张无忌的丹田,将他击晕便罢,但殷野王出来一加威吓之后,她再手下留情,那便不是宽大,而是贪生怕死、向敌人屈膝投降了。因此这一招乃是使上了全力,丝毫不留余地。

【85】杨逍叹了口气,说道:“事已如此,还有甚么说的?圆真大师,你能饶我女儿一命么?她母亲是峨嵋派的纪晓芙,出身名门正派,尚未入我魔教。”

【86】这一言出口,众人的目光都射向这衣衫褴褛的少年。除了峨嵋派诸人,以及宋青书、殷梨亭、杨逍、说不得等少数人之外,谁都不知他的来历,均感愕然。

【87】峨嵋派中却只有周芒若眉头紧蹙,黯然不语,那日她和张无忌相认,知他便是昔日汉水舟中的少年,心中便有念旧之意,后来又见他甘受她师父三掌,仗义相救锐金旗人众,对他更感钦佩,这时听到这番不自量力的言语,又见众人大肆讥笑,不自禁的心中难过。

【88】峨嵋派掌门灭绝师太对众弟子道:“这少年的武功十分怪异,但昆仑、华山的四人,招数上已钳制得他缚手缚脚。中原武功博大精深,岂是西域的旁门左道所及。两仪化四象,四象化八卦,正变八八六十四招,奇变八八六十四招,正奇相合,六十四再以六十四倍之,共有四千零九十六种变化。天下武功变化之繁,可说无出其右了。”

【89】灭绝师太欣悦之下,没留心到周芷若的话声实在太过响亮,两人面对面的说话,何必中气十足,将语音远远的传送出去?但旁边已有不少人觉察到异状。周芷若见许多眼光射向自己,索性装作天真欢喜之状,拍手叫道:“师父,是啦,是啦!咱们峨嵋派的四象掌圆中有方,阴阳相成,圆于外者为阳,方于中者为阴,圆而动者为天,方而静者为地,天地阴阳,方圆动静,似乎比这正反两仪之学又稍胜一筹。”

【90】灭绝师太尚未回答,班淑娴柳眉倒竖,喝道:“峨嵋派的小姑娘,这小子是你甚么人,要你一再回护于他?你吃里扒外,我昆仑派可不是好惹的。”

【91】张无忌心中好生感激,暗想若再缠斗下去,周姑娘或要另生他法来相助自己,要是给灭绝师太瞧破了,可于她有极大危险,于是哈哈大笑,说道:“我是峨嵋派的手下败将,曾被灭绝师太擒获,她们峨嵋派当然比你昆仑派高明得多。”向左踏出两步,右手梅枝挥出,一股劲风扑向矮老者的后心。

【92】这几句话说得十分明白,武当派向以内力悠长见称,自宋远桥以至莫声谷,五人一个个的跟张无忌轮流缠战下去,纵然不胜,料想世间任何高手,也决不能连斗武当五侠而不累得筋疲力竭,那时以强弩之末而当灭绝师太凌厉无伦的剑术,峨嵋派自非一战而胜不可。

【93】灭绝师太明白他的用意,心想:“我峨嵋派何必领你武当派这个情?那时便算胜了,也是极不光彩。难道峨嵋掌门能捡这种便宜,如此对付一个后生小辈?”她自来心高气傲,目中无人,虽见张无忌武功了得,但想都是各派与斗之人太过脓包所致,那日这小子何尝不是给我手到擒来?后来我大举屠戮魔教锐金旗人众,这小子出头干预,内力虽奇,又有甚么作为?当下衣袖一拂,说道:“俞二侠请回!老尼倚天剑出手,不能平白插回剑鞘!”

【94】灭绝师太的两条长眉垂了下来,冷冷的道:“锐金旗的众贼是你救的,灭绝师太下手决不饶人。你胜得我手中长剑,那时再来任性妄为不迟。”明教锐金、巨木、洪水、烈火、厚土五行旗下的教众纷纷鼓噪,叫道:“老贼尼。有本事就跟曾少侠肉掌过招。”“你剑法有甚么了不起,徒然仗着一把利剑而已。”“曾少侠的剑法比你高得多了,你去换一把平常长剑,若能在曾少侠手下走得了三招,算你峨嵋派高明。”“甚么三招?简直一招半式也挡不住。”

【95】峨嵋群弟子眼见不对,如此缠斗下去,师父定要吃亏。静玄叫道:“今日咱们是剿灭魔教,可不是比武争胜。众位师妹师弟,大伙儿齐上,拦住这小子,教他不得取巧,乖乖的跟师父较量真实本领。”说着提剑跃出。峨嵋派男女弟子立时涌上,手执兵刃,占住了八面方位。周芷若站在西南角上。

【96】周芷若望向师父,只见她神色漠然,既非许可,亦非不准,一刹那间心中转过了无数念头:“今日局面已然尴尬无比,张公子如此待我,师父必当我和他私有情弊,从此我便成了峨嵋派的弃徒,成为武林中所不齿的叛逆。

【97】灭绝师太冷冷的道:“峨嵋派今日已然败落,你若不死,日后再行算帐。咱们瞧武当派的罢!六大派此行的成败,全仗武当派裁决。”

【98】武当派和张无忌相认,再加峨嵋派这一去,六大派围剿魔教之举登时风流云散。崆峒和华山两派携死扶伤,跟着离去。

【99】杨逍又道:“当下我仍是隐忍不言,这日晚间,夜静人定之后,我悄悄到女儿房中,来窥探小昭动静。只见这丫头正从不悔房中出来。她径往东边房舍,不知找寻甚么,每一间房间、每一处隐僻之所,无不细细寻到。我再也忍不住了,现身而出,问她找寻甚么,是谁派她到光明顶来卧底。她倒也镇静,竟是毫不惊慌,说无人派她,只是喜欢到处玩玩,出于好奇之心。我诸般恐吓劝诱,她始终不露半句口风,我关着她饿了七天七夜,饿得她奄奄一息,她仍是不说。于是我将教中旧日留传的这副玄铁铐镣将她铐住,令她行动之时发出叮当声响,那便不能暗中加害不悔。我所以不即杀她,是想查知她的来历。教主,这小丫头乃敌人派来卧底,决计无疑,以她精通八卦方位这节来看,只怕不是昆仑,便是峨嵋派的了。只是谅这小小丫头,碍得甚么?念她服侍教主一场,教主慈悲饶她,那也是她的造化。”

【100】张无忌见是峨嵋派人众,不知何以去而复回,而那些人也是从未见过的,朗声说道:“众位师太是峨嵋门下吗?”一名身材瘦小的中年尼姑越众而出,厉声道:“魔教的恶贼,多问甚么?上来领死罢。”张无忌道:“师太上下如何称呼?何以如此动怒?”那尼姑喝道:“恶贼,凭你也配问我名号!你是谁?”